|
90后青年陈凯,从没想过自己在26岁的时候,能买下三室一厅。这种速度,不但让兄弟吃惊,连他的父母都没想到。
出身农门的他,毕业不久就开始和伙伴们创业。他心里清楚,父母操劳了一辈子,把他培养出来不容易,他不能再给家里增添负担,出门在外必须靠自己。
到现在,他都忘不了四年前买房的那一天。陈凯说,付款成功的瞬间,他明显感觉自己身体有点飘,但心头是踏实的,因为这件惦念已久的大事总算落了地。
买房更早的曹舒雅对这种紧张与兴奋交织的心理感同身受,她的老公也是。他们觉得要想在城市真正立足,房子是基础,这样才能离所谓的“中产”更进一步。
有房后,提前开始“中年焦虑”,陈凯一直说,当年幸亏有媳妇儿(当时还是女朋友)推他一把,不然就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
“盘算着手里那点钱,老城区的房子肯定买不起,我们只看新城区。我在两室还是三室之间纠结,最后媳妇发话,三室,再给父母借点钱。”
建筑面积110平,首付30%,贷款30年,付款后兜里几乎没剩什么,装修钱也是借的。陈凯没兴奋几天就开始给自己打鸡血,要在一定时期内先把装修的债务还清。
两年前,他有了宝宝,于是把妈妈接了过来,帮忙带孩子。感到幸福的同时,他发现家里的开支水涨船高。
而立之年,遇上2020,陈凯的项目重创始料未及,媳妇儿也正好在2019年底辞职,连续几个月无法工作。占家庭收入50%的月供,还有外债、养娃,所有的事情撞在一起,几乎掏空了他们的家底。
那时,夫妻俩觉得生活太难熬了,商量着索性把房卖了,在老家买一套,剩下的钱还还债、养养家,日子可能会容易些。
他们“五一”期间回家考察,发现工作机会很少,房价也不低,基础建设跟主城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仔细斟酌后,两人打消了这个念头,觉得毕竟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在济南安家,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前几天,陈凯宝宝的手被墙边的板子砸伤,指肚爆裂,他开车十几分钟到达社区医院,医生看了伤口都不太敢处理。他又开20多分钟到市立医院,孩子打上麻醉,缝了好几针,最终确定没事了才把他送回家,自己又返回公司里。
当晚加班回家,他特意在地下车库待了好久,平复自己的心绪。因为他知道,门一推开,就是收拾不完的屋子、吵闹的孩子,以及夹在中间难以站队的婆媳关系。
他曾经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中年男人会在车里抽一个小时的烟才上楼,觉得大叔们真矫情,现在好像有点懂了。
陈凯开始失眠、脱发、担心生活来源,“有天大半夜我问媳妇儿,是不是我承受了太多不该在这个年纪承受的东西?结果我媳妇儿说,她也是。”陈凯怀疑,他俩已经提前步入“中年焦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