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江津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民勤劳,有不少名优土产闻名中外。改革开放到2005年,江津市有24个名优农产品注册了商标,6个获国家或部优名牌,5个获得重庆市名优产品称号。 目前,江津是全国最大的绿色花椒生产基地和 ...
江津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民勤劳,有不少名优土产闻名中外。改革开放到2005年,江津市有24个名优农产品注册了商标,6个获国家或部优名牌,5个获得重庆市名优产品称号。
目前,江津是全国最大的绿色花椒生产基地和花椒基因库,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热带鱼繁育推广基地,是重庆市最大的PAC瘦肉型猪繁育推广基地、优质柑橘生产基地、优质粮油基地和优质青果生产基地。柑橘、花椒、白酒、米花糖是江津的四大特产,饮誉中国,驰名世界。江津盛产柑橘,素有“柑桔之乡”的美称,种植历史悠久。《华阳国志》载“江州有柑桔”,汉代,江州县设立“橘官”,专门管理柑橘生产,当时江津是江州属地,可见江津的柑橘生产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古本《重庆府志》有“江津县产桔味胜它属”的记载。明朝时代,江津五举沱、浒溪口一带红桔成林,这时的綦江河、笋溪河流域和长江两岸,成为柑橘的重要产区。清朝初年,另一种优良柑橘传入江津,率先在广兴一带繁育,所以俗称广柑。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江津柑橘远销湖北、贵州等地,柑橘生产成为农副产品支柱。1937年,四川省果树研究所在江津建立,江津柑橘资源得到首次全面整理,当时出版了《江津之柑桔》一书,是全国第一部地域性柑橘生产专著。经过品种改良后的江津柑橘中的甜橙,在上世纪40年代初,以产量之多,品质之佳,冠盖全川。解放后,江津柑橘生产进一步发展,1953年,江津柑橘出口苏联,首次进入国际市场。1979年,江津县人民政府号召“人平栽10株柑桔”,柑橘生产是农村副业大宗,群众说“农民要得富,多栽广柑树”,江津成为全国最大的柑橘产地。改革开放后,注重培植优质品种,数量质量并举,“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方兴未艾。1990年至2004年,江津市改换劣质柑桔2246万株,投产面积9.66万亩,每年新增产值2.84亿元。2002年,重庆市恒河果业有限公司在江津市设立,江津被规划为红橘和锦橙老产区,着手建立柑橘商品化处理厂和冷库,逐渐成为重庆和全国柑橘产业的亮点。而今,江津柑橘以果形美观、色彩鲜艳、细嫩化渣、酸甜适度的特点蜚声中外。
江津花椒逐渐成为继粮食、生猪之后的支柱产业,使江津市成为中国著名的花椒之乡。2005年,江津市种植花椒已达50万亩,其中30万亩投产,产鲜花椒12万吨,产值6亿元。江津花椒的深度加工项目进入了国家的“863”计划,取得6项国家专利和4项科技成果。运用世界先进技术,开发出了“骄王”牌花椒精、微囊花椒粉、保鲜花椒、花椒籽油等高新技术产品,畅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30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江津花椒是依托科技的现代农业经济的代表,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江津酿酒历史悠久,以盛产高粱白酒享有“酒乡”之称。江津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十分适宜种植高粱,为酿酒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早在宋代,江津就有了酿酒业的雏形,历经发展,到清代末年,江津成为四川著名产酒县,《蜀海丛谈》一书记述道:“全省酒税收入,以江津、泸州、什邡、绵竹等地产酒之区,收数为最旺。”江津名列第一,可见酿酒业的兴盛。当时,白沙烧酒最为著名。白沙镇西的驴溪河,水清见底,少矿物质,以此水酿出的白酒味甘美浓烈,旧有“江津豆腐油溪粑,要吃烧酒中白沙”的民谚流传,《清代四川史》赞誉白沙烧酒“以质量好而颇有名”。清代光绪年间,白沙白酒生产已经有了相当规模,酿酒作坊多建于驴溪河畔,相接形成1华里的槽坊街。1934年,白沙发生大火灾,槽坊街被焚为灰烬,白酒生产开始其他地区转移,白沙烧酒工艺逐渐传到江津城乡各地。1951年,国家规定酒类专卖,江津创办了首家国营酒厂,酿酒业逐步成为地方工业的重要支柱,酿酒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后,江津白酒被评为四川省、重庆市优质产品,“几江牌”成为著名商标。1980年,财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酒》一书对“几江牌”白酒列专条介绍:“无色、清香、醇和、回甜”,“具有四川地方小曲酒的特殊风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土特产辞典》经过精选,将“几江牌”白酒列入中国97种名优白酒之中。江津白酒在发展历史中,演绎成为瑰丽的文化。清代著名诗人赵熙在《白沙》诗中吟唱道:“十里烟笼五百家,远方人艳酒堆花,略阳路远茅台俭,酒国春城让白沙。”白屋诗人吴芳吉在《几水歌》描绘了酒乡风情画:“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垆。江团清玉盏,竹笋少娘厨。酒贱无须知价饮,街平不必倩人扶。猜拳故意输,爱客谁能如?”
江津米花糖以洁白晶莹、香甜酥脆、爽口化渣、油而不腻、具有巧克力营养的特点,成为名扬中外的特色名小食。很早以前,江津就有了炒米糖。1917年,江津“太和斋”陈汉卿、陈丽泉兄弟,在购销炒米糖的基础上开始改良。在炒米糖的工艺上,进行了两项重大革新。一是把炒米的砂炒阴米改为油酥,二是在用料上进行精选,选择优质糯米、桃仁、花生为材料。1934年,江津油酥米花糖创制成功,1945年,陈氏兄弟为油酥米花糖注册“丹凤朝阳”商标,江津米花糖从此名声在外。1956年,太和斋全部资产加入公私合营江津县糖果店,以后再并入江津县糖果厂,专门生产米花糖,次年,注册了“玫瑰牌”商标。1985年,“玫瑰牌”油酥米花糖获得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96年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名牌食品”称号。1997年获重庆市著名商标。深化改革后,江津生产米花糖的企业达到数十家,“荷花牌”米花糖与“玫瑰牌”米花糖成为两朵奇葩。生产“玫瑰牌”系列产品的重庆市江津米花糖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米花糖生产基地,在册员工400人,厂区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园林式生产环境优美,跻身国家中二型食品工业企业,米花糖年生产能力7000吨,糖果糕点综合生产能力1万吨,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58万元、销售收入2383万元、税利236万元。生产销售荷花牌系列食品的重庆市荷花米花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200万元,固定资产1820万元,产品畅销国内150多个城市,远销美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