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市投资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水利民生工程。自去年12月份开工以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永川段建设进展顺利。
去年12月23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开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总投资143.45亿元,总建设工期54月。
从长江、嘉陵江、涪江取水,新建长江金刚沱、嘉陵江草街等泵站20座、调蓄水库3座、新建输水管道448公里(含隧洞81公里)。充分利用渝西地区现有水源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互联互通、互调互济工程。主要覆盖沙坪坝、九龙坡、北碚、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11个区和重庆高新区,受益面积达1.18万平方公里。工程年供水量10.12亿立方米(占渝西地区城镇总供水量52%),其中城乡生活用水4.6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5.45亿立方米。惠及人口近1000万。支撑渝西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工业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退还被挤占的农业用水2.2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由现状的185万亩增加到365万亩。退还被挤占的生态用水6.8亿立方米,渝西地区每年生态用水量将达56.3亿立方米。
金刚沱泵站与圣中水库效果图。新华网发重庆市市长唐良智指出,重庆过境水资源丰富,但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自2018年起重庆市启动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重庆市在建水源工程124座,总投资超600亿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正加快形成。
作为重大引调水项目,我市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渝西工程”)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以下简称《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等全国重大引调水工程一同被纳入“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也是重庆7项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项目中唯一的水利基建项目。
渝西工程是一等大(1)型水利工程,初设批复总投资143.45亿元,辐射范围面积1.18万平方千米,涉及重庆长江以北、嘉陵江渠江以西区域,包括沙坪坝、九龙坡、北碚、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11个区和重庆高新区,将新建长江金刚沱、嘉陵江草街等泵站20座、调蓄水库3座,新建输水管道448公里(其中隧洞81公里)。工程采用“南片大集中、北片小组团”的总体布置格局,划分为六大工程区域,分别是金刚沱泵站工程、圣中水库工程、东干线工程、西干线工程、嘉陵江干线工程、北片供水工程。
目前,东干线工程德感加压站至九龙坡西彭输水管线已全面开工;西彭水厂连通线顶管段开始工作井开挖施工;德感加压泵站已累计完成开挖量的95%,泵房主体计划今年5月底前完工。西干线工程已完成临江加压站、张家坡泵站施工营地场地平整;永安隧洞进出口,临江加压泵站,永安隧洞1、2、3号支洞正开展施工道路及临建设施施工。嘉陵江干线工程已完成璧山区古道湾公园段沟槽土石方开挖及管道安装,正在按计划工期顺利推进红岩隧洞出口至新区水厂段输水管线工程建设;位于合川区的渭沱提水泵站正在进行主体基坑、围堰挡墙及截水沟和边坡开挖施工;渝西工程最早开工的试验段油德隧洞全长3534米,计划今年5月底贯通。
在渝西工程的建设中,将应用大量现代遥测技术、遥控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未来将实现全线调水监控自动化。同时,渝西工程还将通过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工程管理系统,实现对工程的三维可视数字化建设管理、运维管理和水资源优化调度决策支持,成为长距离引配水工程智慧水利工程标杆。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重庆历史上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项目,享受国家172重大水利项目政策支持,纳入了国务院同意实施的2020—2022年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名单,也是重庆市百项重点项目之一。 据了解,渝西工程预计将于2025年全面建成投运,全面投运后年供水量将达10亿立方米,惠及包括西部(重庆)科学城人口近1000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长江、嘉陵江两江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将有效改善渝西地区包括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缺水现状,优化供水格局,提升渝西地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切实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和水生态环境,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来源:重庆科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