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成都在历史上合并过温江地区、简阳,重庆合并过永川地区、万县、涪陵、黔江,一些区县同样通过合并邻县乡镇,来扩大自己,比如今天要说的重庆市永川区。
(美丽永川)
永川区以前是永川县,是永川地区(地级行政区,类似于地级市)的驻地。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解放后,1953年从铜梁县划入板桥区(辖6个乡),1979年又从江津县划入朱沱区(辖4乡、1镇),形成目前建置。”
以前的“板桥区”“朱沱区”,虽然名字是“区”,但它是县下辖区,和现在的市辖区不一样。 铜梁的板桥区为什么划给了永川?很大原因是因为距离自己县城比较远,距离永川县城较近,而永川县城交通又比较便利。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交通确实是区划调整中的重要考量因素。曾经的板桥区,相当于今天的三教镇和板桥镇。
(朱沱区位示意图)
江津的朱沱区为什么划给了永川?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区位。朱沱区地处江津西南角,它去江津城区需要经过永川松溉。朱沱和江津是连在一起的,但是有一条长江相隔,这样的地理位置比较尴尬,不方便管理,而划给永川似乎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永川北部多了板桥、南部多了朱沱,还有网友说,永川西部的红炉镇、永荣镇原本属于荣昌县,于50年代划给了永川。可能是年代太过久远,红炉和永荣的历史沿革并没有查阅到更多信息。
(繁华永川)
为什么永川会从邻县划来多个乡镇来扩大自己?区位交通确实是一个因素,但同时也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永川县是永川地区的驻地。 永川地区的“鼻祖”是巴县专区,这是一个频繁更换驻地的专区,最早(1949年)在巴县叫巴县专区;年底又迁到璧山,改名璧山专区;1951年迁到江津,改名江津专区;1952年迁到永川,当时并没有改名,仍然叫江津专区;直到1981年改名为永川地区。(本段落的时间数据参考永川官网)
从以上来看,永川县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是区域性中心了。作为地区驻地,地区自然会给永川县更多的“权限”,永川县得以壮大了自己。 然而永川地区并没有持续太多年,1983年,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市。永川县和铜梁、江津、荣昌一样,成为了重庆的市辖县。小鱼吃了虾米,到头来小鱼也被大鱼吃了,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戏剧。
时至今日,永川依然是渝西的重要城区,综合实力较强。但是它并不是一枝独秀,江津、合川、璧山等区县,让永川并没有那么突出。 图源网络,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