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新机场的进展格外受关注,毕竟这是一项决定区域和城市能级的最大工程。
据小编了解,重庆新机场平面规划创意设计结果已于年前进行了公示,完成了繁多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日,小编又了解到重庆新机场建设有了新的消息。
1月14日,《重庆新机场飞行程序设计和飞机性能分析招标公告》挂网公开发布。
招标公告内容显示,本招标项目重庆新机场飞行程序设计和飞机性能分析已由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批准实施,项目业主为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政府投入和企业自筹,出资比例为按政府投资计划,招标人为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本次招标项目为重庆新机场飞行程序设计和飞机性能分析。招标公告内容显示,目前,重庆新机场选址进入实质性阶段。根据新机场前期工作需要和进度安排,现开展重庆新机场飞行程序设计和飞机性能分析工作。
本次招标范围:按招标人提供的工作范围和要求,根据重庆新机场前期工作进度(包括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初步设计、竣工投用(正式设计)等阶段),开展飞行程序设计和飞机性能分析,并配合甲方开展成果报批工作。
其中,服务周期:从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至重庆新机场竣工投用止,根据新机场工作进度统筹安排,包括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初步设计、竣工投用(正式设计)等阶段。
根据招标进度显示,第一阶段招标已于2022-02-17 9:30:00至2022-02-17 10:30:00 开标。
另据了解,今年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抓重庆新机场建设重大机遇,研究临空经济布局,重点规划发展临空物流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临空产业,确保临空产业和现有产业全面融合。深入开展集疏运体系研究,充分对接现有规划建设的高铁、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干道等综合交通体系,提前布局对内对外多式多向交通网络,打造区域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助力构建“市内双枢纽协同、成渝四大机场联动”的机场集群。
璧山区临空经济区将立足“37平方公里机场控制区、84平方公里临空核心区以及280平方公里临空协同区”空间布局,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临空经济示范片区为目标,推动高新区产业链、创新链向临空制造业延展,推动中新(重庆)科技城合作向临空物流业“蛙跳”延伸,推动专业市场集群、花卉苗木产业与临空核心区融合发展。
在2022—2023年规划起步阶段:建立临空经济区市区对接互动、信息共享机制。考察一批国内外临空经济区建设优秀案例。培养储备临空经济人才。做细做实临空产业管制区和非管制区规划编制。建立招商引资政策和项目储备库。对接争取国土空间规划用地落地,启动新机场征地拆迁,协同推动机场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开展花卉苗木产业园花木大道建设,推动招商营运取得进展。
据了解,1月26日,《重庆市璧山区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与区域规划采购合同公告》正式挂网,意味着璧山区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与区域规划采购已经完成招标,已经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据招标文件显示,服务及质量要求如下:
为推动重庆新(正兴)机场建设,促进重庆新机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在重庆市新机场发展战略研究、临空经济区产业规划等上位规划基础上,以支撑璧山区又快又好推动临空区建设为落脚点,重点以临空区产业发展研究为主线,兼顾空间发展与开发方案,配套招商工作推进建议,项目研究内容需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 中长期全局战略谋划
综合分析重庆新机场临空区的区位价值、基础条件、空间协同等发展条件,在系统分析重庆双枢纽战略分工的基础上,明确璧山临空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重点,结合国家、市级相关规划的研究成果,从璧山区推动临空区建设的角度,提出重庆新机场临空区中长期总体发展思路,明确主要方向和发展时序,细化工作推进抓手。
2、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
借鉴国内外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项目导入、管理模式等经验,聚焦璧山本地实际与发展需求,提出重庆新机场临空区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向、发展内容、发展时序以及项目导入策略,并针对临空区产业推进过程中属地政府与机场集团的分工与协作问题,提出机场红线内外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同时,围绕重点产业方向与类型,制定招商策略与企业入区遴选标准,为产业导入和企业落户提供招商指引。
3、临空区建设与发展方案
立足国际视角,提出重庆临空区的整体开发设想和开发理念,结合用地条件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提出重庆新机场临空区的整体开发时序与发展方案建议,重点聚焦重大项目、投资开发、招商方案、政府行动等方面,研究制定璧山区推进临空区建设的近期工作计划,为推动临空区发展提供可供操作的行动方案。
1月19日,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农工党重庆市委副主委吴晓琳建议: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支持江津、璧山两区设立重庆新机场临空产业园区,“先期可启动江津临空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吴晓琳代表解释说,江津区长江以北位于临空经济区的协调区,应充分发挥出机场辐射圈的区位优势,将第四槽谷发展成体量更大、辐射带动能力更强的区域,此举“为推动成渝机场群成为国内第四大世界级机场群,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供空间载体”。
吴晓琳代表对建设江津区新机场临空产业园区做了详细建议:首先要科学谋划规划。结合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构建的“一轴引领、两翼支撑、三城并行”同城化发展格局,提前做好临空产业园区策划、规划,结合重庆市战略,吴滩、油溪等地与璧山、永川联动,共同打造“重庆西扩”的第四槽谷。其次是统筹“三线”划定。优先筑牢生态屏障、保障粮食安全和城市安全,统筹“三线”划定,合理确定临空产业园区规模,建议首期启动5平方公里产业用地范围。还要在梳理交通联系方面下功夫。构建“2铁路+1高速+2快速”的交通干线网,向北与重庆新机场、临空经济核心区快捷联系;构建“1江+3铁路+3高速+多干线公路”的区域骨干交通网,向西与双城经济圈西南部区域、向南与黔北地区互联互通,向东衔接长江经济带。“以重庆新机场为核心,结合向南和向东两个方向资源禀赋和优势,合理引导产业和功能圈层式布局。”吴晓琳代表表示,向南,建设为机场强化功能圈;向东,重视第二机场与科学城之间的区位关系,避免专业化功能与城市功能之间的相互干扰。吴晓琳代表提出,参考国内外建设临空经济区经验,重庆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宜按照15公里半径建设直接影响区,结合用地适宜性评价,将江津区吴滩镇、油溪镇约50平方公里区域,作为重庆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进行预控。在2021年12月份印发的《关于印发重庆市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的通知》中,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新增布局重庆新机场,研究万盛、城口、石柱、开州、秀山等支线或通用机场布点;运输机场总体客货运输保障能力达到8500万人次和120万吨;国内客运通航点达到185个,国际(地区)航线数量达到115条;通用航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开放引领、特色明显、动力强劲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新(重庆)航空合作基本形成客货运航班公交化、运输格局多元化、产业合作双向化格局。今年1月份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明确要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同时还明确,要“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规划研究建设重庆新机场”。应该说,重庆新机场的实质性建设已经迈开了步伐,正在按照程序全面推进。当然,尽快开工也是众所期待。
来源:重科城微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