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是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地方,境内有众多古镇就是最好的见证。保存最完整,而且已经公认的有白沙、中山、真武,具有潜力但不为外人所知的有仁沱老街、清泊老街和夹滩老街、石蟆老街等,本文所写的是位于江津区西南部的塘河古镇。
塘河古镇,位于江津区西南部,距离江津城区65公里,距离重庆城区115公里,是目前重庆境内未被商业开发,保存最原生态的古镇之一。始建于明朝初期,起初村民修建王爷庙,随着前来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而形成场镇。清朝初期形成规模,至乾隆年间已经成为川、黔两地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最兴盛的是清朝末年,已发展成为川南重要的商贸中心。
塘河古镇,塘河两字听起来是不是感觉有几分书气和浪漫,之所以取名塘河古镇就是因塘河而取。古代交通以水路为主,塘河就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主动脉,塘河风景优美,宁静舒适,很适合静养身心。古代前来游玩的游人都是读过几年私塾的文人,走在塘河古街上处处都能闻到古人留下的书生气息,稍不留神都能让自己穿越到古代,手拿骨扇扑风,摇头晃脑的欣赏风景。
塘河古镇盛于清朝末期至上世纪的70年代近百年的时间,水路交通相对发达,特别是码头的建立和商船队的组建,将塘河古镇推向新的高点。赶陆路的马帮,过往的商船、来往于川黔两地的商贾将偏远的塘河古镇逐步变成商贸中心和民间物品集散地。古代还流行一句话赶场走石蟆,赶货走塘河,足见塘河古镇在当时有多么的繁荣。
花无百日红,塘河古镇也是如此,进入现代后水路的没落和出行方式的转换,以水路而兴起的塘河古镇在陆路通的冲击下逐渐走向冷清。没有商贾的来往,没有商船的光顾,码头经济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繁华和热闹也跟塘河古镇渐行渐远,回归到原始清净的本质。
青石板路面,烧砖承重墙,老式木门这是老牌场镇所具备的硬件。街道中间的大块青石板,底下就是暗水沟,说点文人的话就是地下排水系统。塘河古镇依山而建,傍水而修,预防洪水淹没的同时又防止古街发生内涝,以当时的自然意识和建造工艺,能够设计出既能防水淹又能防内涝的小城,还真佩服几分古人的建造能力。
老茶馆、老客站、老商铺还有当地人最喜欢的麻将馆,如今在老街大部分已经看不到,偶尔看到的小商店,老板却是上岁数的老人。目前生活和居住在老街的也就是这些老年人,也只有这些老年人衬托着老街的人气。老人、老街、老房子,这三个老字就是目前塘河古镇的代名词,敢问现在的年轻人去哪里了?
塘河古镇的主街塘河古街,老建筑大多数都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朴中带有几分冷清,冷清中又带有几分苍凉。塘河古镇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有过繁荣的时期,陆路通再晚几十年,想来我们都能赶上塘河古镇最兴盛的年代。只不过时光和时代永远只会向前行走不会后退,保持原样才是塘河古镇的应有本质。
塘河古镇要是只有一条老街那就太对不起历史底蕴很厚这个名词,塘河古镇的起底家业王爷庙、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船帮会馆、西式建筑风格的朱家洋楼、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龙门庄园、修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孙家祠堂、滚子坪的山寨和汉代墓群等都是塘河古镇游玩不可缺少的打卡之地。
塘河古镇是保存相对完整,没有被商业开发的原生态古镇,更难得的是不需要门票,喜欢游玩原生态古镇的朋友,如果有机会何不前去看看。塘河古镇距离城区较远,最好是自驾游,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坐公共交通出行,江津至塘河古镇有客运车直达,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来源 百家号 黄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