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重庆渝北区、江北区和涪陵区都发布了财政收入数据。
渝北区:
1-3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7%,同比下降4.5%。税收收入中,工商各税13.9亿元,同比增长24.4%;契税累计完成2.2亿元,同比下降61.9%;环境保护税累计完成15万元,同比增长15.4%。非税收入方面,1-3月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66.1%。
江北区:
2022年一季度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8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区级税收收入完成16.72亿元,同比增长9.5%,区级税收总量和增幅均居中心城区第一。
涪陵区:
1—3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41亿元,增长22.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54亿元,增长19.4%。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4691万元,下降49.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万元。
江津区:
1-3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0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1亿元,同比下降1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3.5%,减收1.4亿元;非税收入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29.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6.5%。
从总量来看,渝北区保持微弱领先优势,比江北区多1000多万元。不过从增速看,除了涪陵区增速较快,江北区、江津和渝北一季度增长都很勉强,特别是渝北区,仅仅增长1.7%,勉强避免了负增长。
在税收方面,江北区最高,涪陵区增速最快。江北区、渝北区税收收入占比较高,涪陵区占比也不错。江津区税收收入占比只有53.5%,是比例最低的。同时渝北区和江津区的税收收入,居然是负增长的。渝北区同比下降4.5%,江津区同比下降13.5%。渝北区主要是契税大降约62%,比2021年同期直接少了3.6亿元。今年来房地产成交非常低迷,已经直接反映到了渝北区的契税收入上。
从去年全年来看,除两江新区外,渝北区财政收入居各区县第一,万州区排第二,江北区第三,这三个区总量都超过了70亿元。江津区以63.1亿元排在第五,次于合川区,涪陵区以60.9亿元排在第六位,高于南岸、九龙坡、长寿等区。
(来源:百家号-读懂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