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一口塘、一方父老乡亲 大雪,李市镇洞塘村却热火朝天。一条长600多米,宽6米的村级公路恢复了,一口蓄水100多吨的水池建好了,饮用蓄水池也投入使用,附近100多家村民更享便利。这条路、这口塘的恢复和修建,离不开牵头人彭天智、周夕书夫妇。 位于李市镇的彭天智桐子叶麦粑馆早已远近闻名。常有全国各地的游客去四面山游玩后专程在此下道,将彭天智麦粑作为旅游产品带回家。 说到桐子叶麦粑,彭天智和妻子周夕书做麦粑已26年。彭家做桐子叶麦粑的历史由来已久,这门手艺传到彭天智,已经是第五代。 上世纪90年代起,彭天智夫妻俩继承祖业,在老家洞塘村卖起了桐子叶麦粑。2006年,夫妻俩在李市汽车站开起面馆。从这时起,店里的麦粑开始“走俏”。很多食客慕名而来,并亲切地将夫妻俩出售的麦粑唤作“彭麦粑”。 这么好吃的麦粑,当然要传承下去。这些年,彭天智桐子叶麦粑馆已研发出桐子叶麦粑、全汁蔬菜面、桐子叶包谷粑、蔬菜活水豆花等系列绿色产品。一家人分工协作,彭天智负责采集桐子叶和麦粑制作,妻子周夕书把关麦粑质量和销售,儿子彭元奎和儿媳则负责打理店面、网上销售等。彭天智桐子叶麦粑的古法制作工艺,还被评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造福乡亲,彭天智、周夕书夫妇一直想恢复老家的村级公路和修建水池。没有资金就自己动手,李市镇党委政府得知消息大力支持,附近乡邻也积极参与。2018年,彭天智、周夕书夫妇投资10多万元开始修建。历时4年多时间,彭天智、周夕书夫妇一有空就来完善后续设施,公路和水池全面完工。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父老乡亲的扶持,彭天智品牌才做大做强。恢复公路和建水池,既是回报社会,也方便我们从老家购买农副产品和运送桐子叶等,帮助山货外销,一举多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既花了钱,又费力,还累得腰酸背痛、满手干茧,但彭天智、周夕书无怨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