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6261|回复: 0

[人文历史] 江津衙门口老街往事:奎星阁、大同路、四牌坊

[复制链接]

15

主题

29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发表于 2022-12-9 21: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江津城衙门口老街的县文教局工作。在衙门口老街工作,自然要了解衙门口老街的来历。说起江津衙门口老街,真有些历史了,还有不少故事。
fc3b08563afe40c6ac580391057de16c~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江津奎星阁)


古代,人们称县署为县衙门。江津县衙门设在几江城里,县衙门所在那条街道,民国时期叫“衙门口街”。不过,从古代直至民国,以及上世纪五十年代,虽有几江之说,但一直不叫几江城。
f037523811994f13b441378141cd387b~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鼎山长江大桥)


乾隆年间南充知县李元所撰《蜀水经》描述“江水又东北,经江津县城西。绕城北而南屈,又转东行,环县治如几,谓之几水。”此为古人几江之说初始之文字记载。
a4ab0224764d446d8a512fb5ae8d833f~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几江环城)


几江街道名称沿革资料介绍,现在的几江半岛,从清代起,就有多个名称变化。清康熙三十三年,几江城属一都一德镇;清末民初,名叫中区,类似于渝中区是重庆市的中心城区那个意思。民国时期,改名城守镇。“城守”二字,查百度汉语有三条注释,一是城池的守备,二是据城而守,三是防守地方的武官。这三条不知哪一条更妥帖,也许都沾得上边。
aa670bec2b8b4999bfbdc1523df0b2c8~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江津明代古城墙)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10月改名为城关区,1953年改为城关镇。为啥取名城关镇,也有历史渊源。清末到民国时期,每个县城重要军事设施叫“镇”,县城都有关卡,镇守县城的关卡自然就取名城关了。解放后,也沿袭了这个取名习惯,全国各地的县城千篇一律都叫城关镇。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人们意识到城关镇不是一个恰当的地名,于是开始改名,或分设街道。
0d764289a95c4996a2939fd60b0c8131~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四牌坊古城墙前的临江石台阶)


几江城地名的变迁,还与江津行政建制调整密切相关。1949年11月28日,江津宣布解放,成立临时性“江津县行政委员会”。同年12月15日,江津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四川省璧山专区。
75d2b0c6607f4c5ca012085301adfbf1~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江津县衙临江古城墙)


1951年1月,璧山专区由璧山县城迁驻江津县城守镇,改称为江津专区。同年,江津县政府驻地迁至白沙镇,1957年迁回已改名的城关镇。1960年,江津专区驻地迁往永川,仍称江津专区,后来改称江津地区,1981年改为永川地区。
19937ecf337141d7a70aee3d820d34e7~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通往衙门口的小街巷)


1981年,城关镇改名为几江镇。1983年2月,撤销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市,江津县属重庆市辖。1992年,江津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四川省政府委托重庆市政府代管。1997年,江津市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2001年4月,江津市政府下文,撤销几江镇人民政府,建立几江街道办事处,同年9月,由几江街道析设鼎山街道。2006年,江津撤市设区。
ee46790f1d1b49948094747406c876c1~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衙门口外的大同路)


这几江城名变来变去,有的街道名称也是变来变去。就说这“衙门口街”,也是几经易名,原来叫儒林街,明代改名四牌坊街,民国时期曾叫衙门口街,现在又叫大同路。
d47aeb0ebda84f64ad78ae0ca52aa052~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衙门口)


取名四牌坊街,也有故事。江津曹氏家谱一书介绍说,曹家从元末入川定居江津,历经沧桑,耕读传家,至明代中期,人丁兴旺,成为江津十大家族之一,且有曹半县之称。族人多有成就,其中较突出的有以下四人:曹永吉,覃恩封承德郎;曹英,曾任大兴、宛平知县,工部清吏司主事;曹邦化,曾任江西吉安府通判、河南宁州刺史。曹进可,曾任江苏府通判、黄平州知州、莱州府同知、贵州按察司。
905df96151ed4906b28bee6df2474cfb~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几江长江大桥下有莲花石枯水题刻)


江津有江心莲花石枯水题刻奇观,明成化年间,曹邦化作诗一首赞誉莲花石:
原是华山十丈花,
何年移植几江涯。
浮沉世态知多少,
引得游人日泛槎。
238540aea2a94062906a13ef1c438ba8~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大同路原街面曾有石牌坊)


明万历三十五年,曹氏家族商议,决定在江津县城修建四座牌坊,以彰显曹永吉、曹英、曹邦化和曹进可四代族人之功德。工程由健在的曹进可主持,地点选在县城核心路段儒林街十字路口,东西南北各建一座牌坊。四座牌坊建成后,高大雄伟,气势恢宏,很快成为江津城的标志性建筑。人们称之为四牌坊,街名也被其所替代,而渐渐淡忘了儒林街原名。
96e46b5d3b63420fbb5b9a6b5538bcff~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大同路四牌坊街口)


取名大同路,也是有些理想化意念在其中。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同世界”。尽管大同思想为中国思想,但西方的乌托邦,以及现代的共产主义、地球村这些思想也与大同在许多地方有相似之处。
3918e8bc2a7248cea710b0592ac5b83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文庙内的奎星阁)


取名大同路,有了世界大同理想,自然就要办学堂,培养为之出力的人才。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江津知县郑谔在南安门内始建江津学宫,这是江津文庙发端。文庙立,儒学兴。北宋咸平年间,就有江津学子毕申打破渝州科举天荒,成为重庆教育史上第一名进士。
4750b89bed51492ba12bb978f6610f5e~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大同路一侧的几江书院门)


清乾隆六年,知县杨纯伯在城隍庙侧创建几江书院;道光十年,书院更名几水书院,迁移至县署旁考棚(科举考场);光绪三十一年,知县龚宝琅将考棚合并,改办为江津县高等小学堂;解放初期,更名为四牌坊小学至今。
3d29eec978b34fcba486cbbfbefb2ce9~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四牌坊小学)


江津历朝历代重教兴学,培养人才成效显著,在历代科举考试中,常居重庆府前列。宋代,中进士11人,居第7位;元代,中进士5人,居第1位;明代,中进士36人,举人168人,五贡177人,居第2位,仅次于主城巴县;清代中进士13人,武进士1人,举人134人,武举人22人,五贡190人,居第5位。
bb94a631e300458ba2d847051c94b077~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奎星广场,附近曾设学署)


江津是万里长江之要津,也是护卫重庆府的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从明代修筑城墙起,江津城建了迎恩门、通泰门、嘉惠门、临江门、德胜门、西镇门、南安门、东阜门、北固门九道城门。城门之多,有些违反县城设治常规,不过当时朝廷知晓了也没有干涉,说明有此必要。后来,清乾隆三十一年,县令曾受一将西镇门改为来庆门,德胜门改为西成门。
0958d44874ae4cb8869d0440b8d1cc6a~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江津博物馆陈列的江津古城微缩模型)


江津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并有周边山寨护卫,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经多次战乱,多为兵家所争夺。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十万大军,原想先攻下江津城,再从江津水陆并发,拿下重庆府。谁知,发大军三次攻打江津城都未成功,不得不绕道川西大渡河,最后在安顺场全军覆没。
eccc5797660844e781ba10d8fd91e79c~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县衙后的古城墙)


民国初期,四川军阀混战,江津一度成了四川省政府挂牌之城。1925年,军阀赖心辉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四川省省长。赖心辉一天成都省城都没有进过,这省长牌子,他在哪里就挂在哪个地方。
17d3e1e354c14b91b94dee608a0b0b46~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赖心辉省长公署后侧老城墙)


军阀混战,赖心辉被赶到了川南和江津一带。1927年,他的防地被军阀刘文辉偷袭,只剩下江津一个地盘。但是,他的省长公署的牌子依然不倒,高高悬挂在江津衙门口。那两年,江津叫四川省城,衙门口就是省长公署。当时,四川军阀圈内人士开玩笑,称他为江津省长。
23fb1a263c4a495e93892103767e2f29~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奎星阁石狮)


赖心辉当四川省长时,还发了一封非常出名而又搞笑的电报。1925年,赖心辉驻扎在内江和荣昌之间,被军阀杨森打了两个多月,虽然没有打下来,但是把他打慌了,着急得不得了,他不停地找后方要援兵,喊军阀刘湘来增援他。刘湘稳坐钓鱼台不来。于是,赖心辉就用四川话发了一封电报:“衮衮诸公,般般大才,搊我上去,个都不来,我若倒下,一起下台。”
48011a5040b046969a6c2f8ba07b6b1a~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江津文庙大殿前的九龙汉白玉石屏)


1929年,赖心辉被川军刘文辉赶走,由川军24军一师驻防江津,副师长兼混成旅长张清平为使街道宽阔畅通,出动工兵对低矮的棚户街区进行大规模改造,四座牌坊被拆除。
da8b75f213d74c6792c78cc6cc84addd~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张清平曾施工改造的老街道)


说起张清平,也是一个有故事的知名人物。张清平,又名张志和,四川省邛崃县临邛镇人,1916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毕业。1925年应刘文辉邀请担任川军总司令部参谋。1927年任24军政治部主任兼第6混成旅旅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军委委员。1928年初,张志和担任24军暂编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二混成旅长,师长由刘文辉兼任。
4592f8e7faa14ff8a028c77f53964e0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清平巷)


第二混成旅由重庆移防江津后,他见江津街道狭窄不平,棚户区低矮破旧,大动恻隐之心,出动工兵与街坊们一起大规模改造。他还牵头修建体育场,改造老巷子,新建幼儿园,创办电灯公司让县城居民用上了电灯。江津老百姓为了记住他的善举,把改建后的老巷子取名清平巷,把幼儿园取名清平幼儿园。
6ae2880730854a33aecc63d25ba3335c~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清平幼儿园旧址)


1930年9月张清平因故被开除党籍,1933年回乡寓居,1937年9月赴延安受命。1938年4月任第30集团军参谋长,同年8月兼30集团军战地军官训练团副团长,后辞职回川。
22830ea0f5e4493b9a3bd83df8185a3c~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与清平巷平行相邻的江公享堂)


1941年加入民盟。之后,他遵照延安指示,利用其多种身份,策反川军高级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率部起义,为川康顺利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参事、民盟中央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5年10月在北京因车祸逝世,享年81岁。1979年2月,右派问题平反,1981年2月张志和骨灰移放八宝山革命公墓。
8386e05595344eb4bd09c0980c34aa39~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奎星阁)


我到县文教局工作时,衙门口老街,除了有县政府机关外,相距不到150米还有同进一道大门的公安局和检察院。那道大门正对上儒林街尽头的县政府招待所,即1000多年前始建的文庙。文庙设有大殿,供奉孔老夫子,设有奎星阁,企盼奎星昌盛,人才辈出。
7ee3d9541f744da2bc47dfd0341b08df~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奎星阁,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时期,兴科举考试,分县试、府试、院试、会试、殿试。每到县试时,学子们手执装有笔砚、干粮的竹编提篮进场赶考。考场设在县署旁的考棚,学子们分坐在考间,桌上放一张试卷,面对一方墨砚,手执一支毛笔,或冥思苦想,或摇头晃脑,其场景为当今难得一见的奇观。
3830c6fd9d324fdca1a052cf87f945d5~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科举考场,网络图片)


从北宋治平年间设学宫起,江津考棚走出去的国家栋梁之才不知有多少,除了曹家四杰,还有九龙铺人、明代工部尚书江渊,五岔场人、兵部尚书程源等等。
eb0c709825e144f2af19e3f7727efcc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四牌坊小学校园)


新中国建立之初,江津县政府设置了文教科,文化教育为一体。后来改为文教局,设在政府大院左则第二个小院里,邻居有计生委、劳动局。四合院小院,座北朝南,东西两侧为厢房,北厅高大且有柱头,南面则是一溜平房。
7e6d8e421ca54831807edd875d46632c~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四牌坊小学运动场,这里曾设明清科举考棚)


从侧门进小院有一米多宽的青石板步道直通北厅,步道两旁是花圃,栽种着几株夹竹桃和紫荆花。北厅是明清建筑,东西南平房是改造过的民国建筑。猜测,北厅就是当年赖心辉省长公署的大堂。
98286c3daab142d4a4ca4adbacd3ff28~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大同路原县署旧址)


政府大院里,明清古建筑一部分改作职工宿舍,一部分改建成了食堂。办公用房多为民国时期所建,上世纪五十年代又增添了一些办公平房,但仍然很拥挤。
700234d885d444f3bcab07a68538ce4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江津城东阜门外的新区)


文教局有6间办公室。局长办公室为前后间,每间不足10平方米,局长和分管教育的副局长同处一室。我们办公室最大,约有30多平方米,但安放办公桌紧,一张挨一张只留下侧身过人的通道。人多办公桌少,股长一人一张办公桌,工作人员有一人一张的,也有两人合用一张的。当时,办公桌上东西少,没电脑,只有文件夹、墨水瓶和玻璃板。好在平时下乡办事的人多,留在机关办公的人基本能坐下。一到周末,外出的人少了,办公室就打挤了,板凳挨板凳,人挨人,转个身都要提前打招呼。不过,时间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还戏称“人丁兴旺好办事”。
149fd164311a47968f847968b904ba4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jpg

(县署旧址外的滨江路口)


在衙门口街呆了约两年,县文教局搬迁到了清平巷江公享堂隔壁,文化、教育分家,办公室一前一后。若干年以后,对曾在衙门口老街工作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

来源 头条号(龙潭晨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