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江津区作为重庆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镇,人群呈“劳务输出”多和“返乡创业”多的特征。江津银保监分局立足本地实际,坚持以“红金渝”金融党建品牌引领金融服务攻坚,指导辖区银行保险机构创新搭建综合平台、全面推广综合服务,着力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新样板。 一、坚持“党建+”引领,从实从细谋划确保“引得来” (一)党建领航定方向。“红金渝”是由重庆银保监局牵头,全市银行保险机构同心共建的党建品牌。江津银保监分局以此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求,以“党建+具体业务”为切口,带领辖区39家银行机构党委(党支部)成立专班,组建以金融党员为主力军的攻坚队伍,切实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和服务优势。 (二)立足本地抓重点。本着“以一域谋全局”的大局意识,将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作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通过强化督导、细化方案、做实激励,引领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聚焦外出和回乡两大目标群体,锁定农民工人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务求定位更明确,服务更专一,措施更精准。 (三)丰富体系明路径。准确把握党中央、银保监会关于加快建设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工作要求,紧密结合重庆“3+N+1”特色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指导辖内机构重点从体制机制、产品创新方面搭建工作体系。要求明确“路线图”“责任书”,指定职能部门,在“创业就业、安居消费、子女保障、医疗养老”四个最关键的领域,集中政策资源,力求深耕细作。 二、完善“银行+”联动,创新创优产品确保“留得住” (一)畅通“政银”沟通,满足居住生活刚需。联动地方政府部门在精准识别、多维保障上下功夫,督导辖区银行机构为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安居项目提供信贷26.1亿元。辖区农业银行积极对接住建部门推出“农民安家贷”,优化流程、优惠利息,投放贷款27.3亿元,帮助7143名农民工实现进城购房梦;以“家装分期贷”等产品,一站式满足农民工装修资金需求5.4亿元。 (二)推进“银保企”对接,强化工资收入保障。推动辖区建设银行联动工资代发企业,赴全国20余省为农民工送去金融服务,累计办卡超1万张;辖区农业银行大力支持本地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在春节等时点组织攻坚队,坚决确保数亿余元“血汗钱”及时到账;辖区永安财险创新“农民工工资履约险”,为24个工程项目提供保障1602万元,累计赔付405万元。 (三)创新信贷产品,助力创业致富之路。积极融入地方人社部门创业就业工作平台,着力破解新市民创业资金获取难等困难。重庆农商行江津分行推出“创业担保贷”“小企业发展贷”,为近500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近6亿元;农业银行江津支行用好“农户建档贷”,提供5.15亿信贷协助近100名农民工变企业主,其中“六代传承红糖”生产项目等一批致富典型得到各界好评。 三、拓展“金融+”服务,便民惠民筑底确保“发展好” (一)统筹优化跨省金融服务。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合作,为新市民安居乐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辖区农业银行面向农民工群体,推出“筑福卡”专属借记卡产品,全面减免年费、短信费、跨行取现手续费等。督导保险机构加强跨省标准化建设,主要保险公司均实现车险异地通赔通付、互赔互认,提升保险服务获得感。 (二)参与推动公共服务提效。辖区交通银行与民政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成批发展可持续经营养老服务机构,支撑新市民在常住地就地养老;邮储银行采用“政务+邮政+银行”模式,通过本地医院“出生一件事”综合窗口,一次性办结计生补贴、出生证明等7大事项。辖内保险机构积极提供学平险、学前教育责任险等教育类保险1.89万笔,保障金额11.88亿元,为新市民子女保驾护航。 (三)持续传递金融行业温度。引导金融机构对接乡镇、创业基地、产业园区等新市民重点集聚区,开设“服务港湾”、开展金融志愿者活动,组织宣讲会、院坝会、现场讲解180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不断拓展行业社会责任辐射范围。其中,重庆三峡银行江津支行打造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荣获全国总工会嘉奖。
来源:重庆银保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