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价值55.4万元的汽油发电机从重庆出发,踏上前往印度尼西亚的出海旅程。凭借向重庆两路寸滩海关申请的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该批货物在进口国可享受关税减免。 “当前,出口商用车的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供货时效和关税享惠对我们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海关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智能审核’,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原产地证的申报、审核、打印等各环节工作。”出口企业的业务经理陈浩表示。
重庆海关所属两路寸滩海关为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 原产地证书作为国际贸易中享受通关便利、关税优惠的重要凭证,被外贸企业称为“纸黄金”。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2013年到2022年,重庆海关年签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从9030份增加到15450份,年签证金额也由63.5亿元增加到138.3亿元。 重庆海关为提升签证便利化水平,落实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智能审核等便利措施,把自助打印服务终端延伸至关区现场和各区主要政务服务大厅。“我们公司‘一带一路’市场年均出口额超3亿元,使用原产地证书后,每年可在出口目的国节省超千万元的关税成本。”重庆神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外贸经理肖洪说。 据了解,每项自由贸易协定都有相应的关税减让清单和原产地规则,同一项货物在不同协定下对应不同的降税水平和原产地规则。重庆海关梳理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给惠政策、原产地规则和重点商品享惠清单,逐项比对各类协定,得出最优方案,结合出口产品清单,有针对性地向重点出口企业开展政策推介,确保企业尽享进口国关税减免,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重庆海关所属两路寸滩海关到进出口企业宣讲原产地证书相关政策。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海关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20890份,签证金额162亿元。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11905份,占签证总量的57%;签证金额91亿元,占签证总额的56%,相关出口货物可享受约4.6亿元的关税减让。 封面新闻记者 罗惟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