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天保GEF项目一期培训班在重庆召开,记者从培训班上获悉,重庆市将以巫溪县为试点,用五年时间,推动修复天然林面积1.58万公顷,将直接和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7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今年9月,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三方共同参与的天保GEF项目在福建启动,项目全称为中国典型水土流失区退化天然林用地修复与管理项目,拟用五年时间,在福建、重庆、贵州、云南、甘肃五个省(市),对8.3万公顷天然林进行重点森林景观恢复示范。 今后五年,国家天保GEF项目将重点在重庆市巫溪县实施,项目以当地宁厂古镇景区、大宁河风景区、兰英大峡谷风景区、红池坝风景名胜区、湾滩河景区五个景观区域为载体,将借鉴森林景观恢复等国际先进经验,着力破解天然林质量不高、经营水平低、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普通的植树造林不同,森林景观恢复不仅着眼于简单的林分改造,还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立地条件、树种适应性、经济效益等多重因素,旨在统筹优化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空间,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譬如,在巫溪宁厂古镇景区,当地就将通过实施裸地混交林营造,对瘠薄可造林小块地段补植柏木等乡土针叶树,对土层深厚局部小块地段补植乡土彩叶树种,对现有各类阔叶树实行保护、抚育,形成马赛克效果景观林。 针对森林存在的天窗、断带,兰英大峡谷风景区则将通过实施天然林斑块间廊道建设,对黄栌、乌桕、五角枫等乡土红叶树种实行有目的的保护抚育、就地移植等人工促进措施,培育更多上档次的红叶景观林。 此外,项目期间,重庆市还将以项目示范区为样板,探索总结天然林在生态功能恢复、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形成一套多方参与、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与模式,提高天然林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左黎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