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如何帮助陷入生存困境的人,缓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如何打破时空限制,让老百姓感受到直观改变?如何让办事效率翻倍提升,给群众“安全感”?这些问题,也是让社会救助走进大家内心的“钥匙”。
日前,重庆推动救助事项通过微信小程序“重庆救助通”实现“掌上办、指尖办”,从申请、受理到核查、审核确认,所有流程全部线上进行,被民政部评选为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什么是“重庆救助通”?这款为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救助而研发的移动端口,重庆多个区县已展开运用试点,探寻通过“一端”实现关爱服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的“密码”…… “重庆救助通”为何会被民政部点赞,而恰恰就是那些“小事”“细节”“感受”,最能打动人,也实实在在地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跑几趟,办几次,等很久……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办事最让人感到麻烦和费心的。 然而,“重庆救助通”自试点以来,大家的反馈是,更方便、更省时、更公平。
为什么说更方便? “因为线上就能申请救助,我也不用反复跑了。”身患肾病的蒋先生是在綦江区古南街道綦齿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临时救助的社区居民。 记者通过观察发现,他只需通过手机扫描服务中心的二维码进入“重庆救助通”微信小程序,选择申请救助类型,上传身份证照片,签署授权书……就可以一步一步进行社会救助申请。 未来,蒋先生申请就不用一趟趟再跑社区,直接就可以通过线上人脸识别办理。 这样的举措,既方便了居民的办事流程,也是一种间接的隐私保护。 而更省时的感受,则源于办理时效由30日缩短至10日,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 完成线上申请后,蒋先生如果资料没问题,最快2个工作日、最迟10个工作日以内就可以完结。居民还可以实时查询到救助申请、调查核实、审核确认全流程进度情况,系统还会自动发送受理和办结的短信提醒。
在渝中区,这里是重庆市首个试点“重庆救助通”应用的区县,更是借助电子政务的技术优势,将救助流程缩短到极限。渝中区低保管理中心负责人曹冰彬介绍说,“我们将申请流程由原来的‘申请—街道受理—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群众评议—街道审核—审查后公示—区民政局确认’7个流程,优化缩短为‘申请受理—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街道审核确认’3个流程。一些申请低保或者特困的市民,办理时间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内办结。” 社会救助不应该有时空限制,“重庆救助通”赢得了困难群众青睐的本质,也就是既方便了困难群众,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
“重庆救助通”上线后,以前由于电子政务技术不够成熟,一些地方存在救助对象认定不够准确、审批流程不够规范、工作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重庆救助通”的数据,从基层流转至区县民政局、市民政局和民政部,各级均能调取数据对救助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范围更广。这样一来,困难群众使用“重庆救助通”申请社会救助,全流程办理有痕迹,更加公平。 如今,“重庆救助通”已在全市41个区县应用,累计接收救助申请26.9万人,8.6万人已纳入保障,4.7万人正在办理。依托“重庆救助通”,重庆发展改革、民政、人力社保、住房等部门正联合制定意见,扩大申请范围,下一步重庆市困难群众将在医疗救助待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有线电视费减免、电量电费减免等方面享受在线办理服务。未来,将有更多人受益……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