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当前已成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渠道。近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印发《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招聘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根据《通知》要求,重庆市将强化对网络招聘活动的监管,并明确市场准入要求、属地管辖权判定原则,细化网络招聘信息发布标准,建立起大数据巡查机制,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那么,该《通知》适用对象有哪些?具体对网络招聘信息规范做了哪些要求?1月9日,针对市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 问:《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深度融合,网络招聘市场发展迅猛,更多的求职者选择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求职。 但同时,网络招聘服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网络招聘服务、对用人单位资质和招聘信息真实性与合法性审核把关不严、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违规收取费用、监管方式不足等,亟须通过立法规范管理网络招聘服务活动。 问:《通知》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答:在重庆市从事网络招聘服务或面向重庆区域求职者发布以及接受发布网络招聘信息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非人力资源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或允许其用户发布招聘信息的,属于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范畴,适用于《通知》。 问:《通知》建立了哪几种机构信息公示机制? 答:《通知》建立了查询公示机制、机构公示机制、平台公示机制,从群众自主查询到机构自主公示再到平台强制公示,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信息集中归集、多渠道公示体系架构。 问:《通知》对网络招聘信息规范做了怎样的要求? 答:《通知》明确指出网络招聘信息应当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原则。 参与网络招聘服务活动的用人主体、招聘主体必须为合法主体,招聘需求、岗位描述、薪酬待遇必须真实有效。每条网络招聘信息必须包含用人主体、招聘人数、招聘条件、用工类型、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基础信息。 网络招聘服务机构发布代招信息,还需明确是否收费、收费标准等内容。 信息发布主体未取得授权发布招聘信息、发布招聘信息后不开展供需对接、供需对接时改变招聘基础信息内容、实际薪酬低于发布薪酬区间下限等情况,均为发布虚假招聘信息。 问:《通知》对网络招聘服务属地管辖做了怎样的规定? 答:《通知》强调网络招聘服务活动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招聘服务机构注册地、网络招聘服务活动发生地区县人力社保行政部门均有管辖权。 网络招聘服务活动发生地是指网络招聘信息确定的工作地、面试地、对接地、集合地等线下地址。 各区县人力社保行政部门应当畅通渠道,及时接处各类举报投诉,任何区县不得以机构未在本地注册为由不予受理。 网络招聘劳动保障监察管辖权发生争议,按照有利于投诉人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请市人力社保局指定管辖。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