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14369|回复: 0

[部门动态] “小彩龙舞”,江津的独门舞龙绝技

  [复制链接]

1632

主题

1840

帖子

1万

积分

VIP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3991
发表于 2024-1-16 17: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

每逢节庆盛典
“龙”的身影舞遍华夏大地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舞龙”起源于中国
两千多年来
这项传统运动一直广受人民喜爱
它带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
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历代相传,鼎盛不衰……
640?wx_fmt=gif&from=appmsg.jpg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
各地都有自己闻名遐迩的“舞龙”绝技
而江津作为川东文化重镇
自然也有自己的独门舞龙绝技
——“小彩龙舞”

非遗“小彩龙舞”

640?wx_fmt=jpe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小彩龙舞”于2011年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称“舞小龙”,民间又叫“耍小龙”。

1946年,隆昌县舞龙人罗荣光与江津舞龙者结识,闲暇时常进行技艺切磋,将龙头由原来的12厘米加大至50厘米;龙衣的长度则由原来的3米加至6米,宽度由原来的20厘米加至25厘米。江津“小彩龙”由此而定型,展示于民间。
“小彩龙舞”小而灵活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江津“小彩龙舞”具有小、少、多、高,四个特点:
小:道具制作的小巧精致;
少:舞龙的人数少,常为三人舞,也可为二人或一人舞蹈;
多:舞龙的动作繁多;
高:舞者个人舞蹈技术要求较高。

“小彩龙舞”活跃在民间,以其小型而灵活的特点,适应各种场面、各种时节,既可配合大龙舞蹈,也可单独成套舞蹈,其体形小而翻腾活的表演手法和套路,是“小彩龙舞”的主要特征。
“小彩龙”制作精巧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制作“小彩龙”的骨架,对竹子的要求十分严苛,需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雌竹,将粗皮刮掉,用篾刀将竹子篾成竹条,再用热水将竹条浸泡2至3天,以增强竹条的韧性,待骨架编制完成,再用彩布颜料等进行彩绘成龙。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小彩龙舞”形式繁多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小彩龙舞”其伴奏是常见的川剧打击乐器,主要乐器有:马锣、大钹、大锣、堂鼓。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640?wx_fmt=jpeg&from=appmsg.jpg
江津“小彩龙舞”的三人舞主要是跳、钻、蛤蟆晒肚、耗子抬梁、交把;双人舞为黄龙缠腰、蛐蟮扳沙、观音坐莲台、倒挂金钩、头抓尾夹。这些都是其独具特色的地方,也是“小彩龙舞”的难点所在,对舞龙者力量弹跳力、柔韧度都要有很高的要求。
640?wx_fmt=gif&from=appmsg.jpg
江津“小彩龙舞”堪称重庆渝西地区民间小彩龙的典型代表,是活跃在节庆活动中的传统民间舞蹈。近年来,许多年轻人加入到舞龙队伍中来,赋予了江津小彩龙舞更多活力与生命力,江津小彩龙舞不仅是民族的延伸,更是一代代江津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


(来源:江津文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