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3313|回复: 0

[人文历史] 朱杨镇,长江边的灵魂印记!百年古桥镌刻时光,平民英雄书写大爱!

[复制链接]

2553

主题

261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972
发表于 昨天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朱杨镇:长江臂弯里的时光叙事

晨光铺洒江面,长江朱杨段的碧水泛着粼粼波光。12公里蜿蜒岸线勾勒出小镇的轮廓,3公里深水良港中,货轮静泊,偶有白鹭掠过桅杆。清澈的江水里,189种鱼类自在游弋,这里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的缓冲区,藏着中国淡水鱼的珍贵基因。对岸石笋山云雾缭绕,与古朴的利济桥遥相呼应,将这座枕江而生的小镇,酿成一坛愈陈愈香的岁月佳酿。

45b233d396121a4ec6cf78bc2ee46db8.jpg

千年文脉中的名字密码

朱杨镇的地名本身就是一部微缩历史。清初的周杨场,因周、杨两姓聚居而得名,隶属江津县思善里。据《江津县志》记载,乾隆年间一场罕见的洪水,让周杨溪的河水染上朱砂般的红色,与两岸垂柳相映成画,从此“朱杨场”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便流传开来。从清宣统二年隶属七星镇,到民国时期的数次更名,再到1993年板桥乡并入形成如今格局,每一次行政区划的变迁,都在时光里烙下深刻的印记。

利济桥:横跨百年的时光长廊
在板桥社区茨坝街,溶溪河静静流淌,五孔石拱桥利济桥如一位沉默的老者,横跨河道之上。青灰色的桥身爬满翠绿藤蔓,与桥下潺潺流水、岸边错落人家,共同勾勒出一幅古朴的山水画卷。桥身的石块纹理交错,每一道缝隙里,都藏着岁月沉淀的故事。据考证,利济桥始建于清乾隆末年,因首次修建的“万古桥”被洪水冲毁,百姓于道光六年(1826年),百姓再次募谷集资,召集百余名石匠锤凿叮当,将巨石打磨、垒砌,筑就这长约100米、宽9米、高25米的全石结构五孔卷洞桥,历时近半世纪方成。秀才为其取名“利济桥”,百姓却更习惯称“板桥” 。历经200余年风雨,它稳稳托住往来行人,见证着小镇的晨昏交替。

桥面两侧,龙凤、祥云雕刻虽被岁月侵蚀,却仍可辨鳞片褶皱,似石匠刚收工离去。最妙是桥面独特构造,承载着民生期盼。2019年,利济桥获评重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桥真正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


1ad66ad152963af335f1dd6215a9daa3.jpg

成渝铁路上的黄金时代

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朱杨溪站的设立彻底改写了小镇的命运。作为成渝铁路进入长江的“第一站”,这里曾创造过令人惊叹的辉煌。据资料记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朱杨溪站每日停靠特快、直快列车32趟,年客流量最高突破百万人次,货运量达数十万吨。来自合江、泸州、习水、赤水等地的商船,载着白酒、煤炭等货物在此中转,再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从成都运来的玉米、小麦等物资,又经水路转运至川南各地。

朱杨溪码头被誉为“成渝铁路第一港”,最繁忙时江面停泊的货船绵延近千米。连接码头与车站的横梁街,24小时灯火通明,数家旅店、饭馆昼夜营业。“那时候下了火车,满街都是拉货的吆喝声、饭店的炒菜香,热闹得跟过年似的。”78岁的老街坊张大爷回忆道。而始建于1958年的江顺支线铁路,更是为这段辉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斑驳的铁轨上,锈迹斑斑的钢梁桥至今仍留存着“备战、备荒、为人民”等特殊年代的标语,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标语不仅是时代的烙印,更成为了无数人追寻历史记忆的“时光密码”。


be250ead0f08a0518851ac325cb20381.jpg

转型浪潮中的坚守与新生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朱杨溪站的客流量逐年下降,曾经的繁华逐渐褪去。但这座小镇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水陆交通优势,朱杨镇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转型之路。

石笋山和云雾坪,因巴渝版“梁祝”传说声名远扬。相传明朝年间,富家小姐与放牛少年相恋受阻,双双殉情后化作两座石笋。明代工部尚书江渊曾赋诗“石笋凌云势插天,嶙峋对峙两峰全”。如今,这里已开发为生态旅游景区,每年举办的“七夕爱情文化节”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同时,当地还推出特色农产品采摘节,草莓、蓝莓、脆桃等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朱杨镇更是下足了功夫。每到元宵佳节,一场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非遗盛宴便在小镇上演。“打铁水”项目率先登场,艺人将1600℃的铁水击向夜空,刹那间金花四溅,如流星般璀璨夺目;紧接着,精彩绝伦的变脸表演让观众目不暇接,演员一转身、一抚袖,脸谱瞬间变换,引得阵阵惊呼;热闹的猜灯谜环节,大红灯笼下悬挂着各种妙趣横生的谜题,男女老少争相竞猜,欢声笑语回荡在街头巷尾。夜幕降临,熊熊燃烧的篝火点燃了人们的热情,大家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最后,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将节日的氛围推向高潮。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相关短视频在网络平台播放量更是突破1000万次,让朱杨镇的传统文化走向了全国。

在产业升级方面,近年来,朱杨临港物流产业园发展迅速,已入驻多家企业,初具规模,年产值达数亿元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服务体系。


16d8c7f69b414512d8ce3712eb5b7042.jpg

平凡英雄书写时代精神

在陕西西安阎良区二龙口水库,有一处水域,永远铭记着蒋正全的壮举。2022年8月8日,烈日高悬,一辆小轿车突然失控,坠入水库湍急水流中。蒋正全,这位土生土长的朱杨镇板桥社区村民,正和工友路过此处。眼见险情,他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跃入冰冷江水。

暗流涌动的水里,蒋正全拼尽全力,一次次托举、拉扯,与工友配合着,将车内5名被困人员先后救出。可当最后一人脱离危险,他却因体力严重透支,被水流吞没,年仅44岁。他用生命完成了一场悲壮的托举,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自己的故事,从朱杨镇出发,感动了全国。

蒋正全的事迹迅速传遍家乡小镇,人们被他的见义勇为深深震撼。他被追授“重庆好人”“见义勇为勇士”等荣誉称号,他的精神,如同一束光,照亮朱杨镇的街巷,成为新时代最动人的注脚,也让这座小镇的人文厚度,在英雄壮举中愈发厚重。


3eed9c1608ae1d2fd2086e0ed22af4e1.jpg

江水依旧裹挟着时光奔涌,却在朱杨镇的岸边放慢了脚步。它记得蒋正全纵身一跃的决绝,记得非遗铁水绽放的绚烂,也记得第一列火车驶入朱杨溪站时的沸腾。这座枕江而眠的小镇,没有刻意追赶时代的喧嚣,而是把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温度、生态的灵韵,酿成一首绵长的叙事诗。或许,当你俯身触碰冰凉的江水,指尖缠绕的不仅是长江的脉搏,更是朱杨镇千年来未曾停歇的呼吸。

来源:清风拂过的痕迹作者:清风,党员,70后,重庆市散文协会、江津区作协会员,新时代文艺青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