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2468|回复: 0

[人文历史] 驴溪河曾流过抗战岁月:江津师范师生的拓荒与坚守

[复制链接]

2553

主题

261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972
发表于 昨天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在重庆江津的山水之间,有一条低调却又满是故事的驴溪河。它发源于重庆市江津区塘河镇滚子坪,自南向北流经白沙镇,在驴溪半岛东端汇入长江 ,虽看似普通,却串联起千年历史、璀璨文化与蓬勃发展,一旦了解,便会被深深震撼。


6d8161b21cf0aebe1b6ed44660516a56.jpg

起源:传说与地理的交织


关于驴溪河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个浪漫的说法:早年河两岸曾遍植梨树,每逢春日梨花盛放,“梨溪河”的称呼便应运而生。因当地方言中“梨”与“驴”发音相近,久而久之便演变为“驴溪河”。尽管这一传说未被史料完全印证,却为河流增添了几分人文温度 。


从地理上看,驴溪河的源头位于塘河镇滚子坪,清澈的山泉汇聚成溪,一路奔涌向北,最终在驴溪半岛东端投入长江的怀抱。这条全长数十公里的河流,不仅是江津山水的重要脉络,更是沿岸文明的孕育者。


1ecc0e45911922e20acb51507d53c51e.jpg

历史底蕴:见证岁月变迁


早在东汉时期,驴溪河与长江交汇处便有人类聚居,逐渐形成村落。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白沙镇正式建镇,凭借双江交汇的水运优势,这里成为川黔物资集散的重要水埠。宋时酿酒业兴起,宋末兴建大圣寺,元朝时更成为大夏政权的“畿甸”之地,明清时期则设水驿,与江津其他三大水驿共同构筑起水路交通网络 。


抗战时期,驴溪河成为大后方的文化与生产重镇。宋美龄为解决“抗属”就业问题,在河畔创办新运纺织厂,冯玉祥亲题招牌,厂区工人曾踊跃捐款支援前线;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编译馆等文化机构迁至附近,让白沙坝与沙坪坝、北碚夏坝、成都华西坝并称“文化四坝”,一时间学者云集,书香四溢 。


6113b813ba327675e089d01bf081f5e1.jpg
          (冯玉祥将军演讲稿)
而在驴溪半岛之上,江津师范学校的办学史堪称传奇。1933年,江津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创办,校址初设白沙西端东岳庙。1934年,学校迁入驴溪半岛——这片三面环水的土地原是五显庙庙产与刘姓宗祠义冢,经乡绅捐赠后改建为校舍。师生们拓荒修路、搭建教室,将荒芜之地变为书声琅琅的教育阵地,为西南地区培养了大批乡村教师 。

24c90982896a261176bde99e218cce14.jpg
             (江津师范操场)
文化瑰宝:烧酒与古镇的绝配


驴溪河孕育的烧酒文化,堪称江津的味觉传奇。早在明代嘉靖年间,白沙人便以双江之水酿酒,清乾隆时期槽坊街酒坊多达300余家,民间流传“江津产酒甲于省,白沙烧酒甲于江津”的美誉。如今,驴溪酒厂的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沙镇更成为全国最大的小曲白酒生产基地之一,酒香穿越百年,仍是舌尖上的乡愁 。

6ac7ad826a01ff93cb138d4036670f37.jpg

沿着河岸漫步,白沙古镇的青石板路串联起时光碎片。65条老街中,38条保存完好的街巷总长8.5公里,111处文物保护点如珍珠般散落——抗战时期的运输码头、明清风格的吊脚楼、斑驳的老茶馆,共同勾勒出“老重庆”的市井轮廓。踏过石板,仿佛能听见抗战时期的汽笛轰鸣与酒坊的蒸馏声交织回响 。


7d8e85bf47a79e0ce1d392b8ade78453.jpg

现代发展: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如今的驴溪河,既是历史见证者,也是发展参与者。江津区联合四川毗邻区县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机制,投入资金建设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通过智能监测与联合执法守护水质安全。每到周末,河畔垂钓者云集,文明垂钓的引导标识与清澈的河面相映成趣,成为生态治理的鲜活注脚 。

在文旅融合浪潮中,白沙镇以驴溪河为纽带推进特色项目:依托抗战遗址群打造“文化四坝”历史场景,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建成民国街、抗战摄主题影棚等,吸引《1921》《革命者》等剧组超160部影视剧取景;江小白酒业收购百年驴溪酒厂(市级非遗),打造酒旅融合产业园,推动白沙烧酒从传统作坊走向现代产业 。


63ecb407622b4250004eea548f41acc2.jpg

驴溪河,这条藏在江津纹路里的河流,用千年流淌书写着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史诗。从农耕文明到抗战烽火,从酿酒作坊到现代新城,它始终是江津人刻进血脉的文化基因。当你漫步河畔,听江水拍岸,品一杯白沙烧酒,或许就能读懂这座城市一半的灵魂。


db9b04d10b130bbe111c7a152682b6f5.jpg
       (江津师范早期办公楼)

来源:清风拂过的痕迹作者:清风,党员,70后,重庆市散文协会、江津区作协会员,新时代文艺青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