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Portal
江津论坛
BBS
今日江津
江津概况
江津人才网
江津房产网
江津二手房
江津相亲网
二手交易
师傅到家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本版
用户
江津在线
»
江津论坛
›
聚焦江津
›
江津概况
›
珞璜六百年:从玉石沉江的皇家轶事,到万吨货轮鸣笛的工 ...
返回列表
查看:
2458
|
回复:
0
[知名乡镇]
珞璜六百年:从玉石沉江的皇家轶事,到万吨货轮鸣笛的工业新城
[复制链接]
江小仙
江小仙
当前离线
积分
17972
2553
主题
261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972
发消息
发表于
昨天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在重庆西南部的山水版图上,江津区是长江挥毫时留下的一抹翠绿,而珞璜镇恰如这抹翠绿中最灵动的纹路。它东衔巴南云雾,西望永川灯火,南倚黔北群山,北瞰主城繁华,长江与綦江在此交汇,勾勒出独特的地理轮廓。这座始于明代初期、历经650余年岁月沉淀的古镇,不仅藏着帝王传说与革命烽火,更在新时代完成了从险滩小镇到工业巨擘的史诗级逆袭。
地名里的千年密码:从皇家传说到文人雅韵
【六百五十余年建制史:从保安乡到工业镇的基因溯源】
珞璜的建制史可精准追溯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彼时境域属保安乡,清初划归杜市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正式建珞璜乡,1985年9月撤乡设镇,完成从农业聚落向现代城镇的身份转变。这六百五十余年间,小镇的名字从“落皇石”到“珞璜”的雅化,暗合着从皇家传说到文人智慧的文化演进。
【玉石碑沉江:被风浪铭记的宫廷轶事】
明成化年间,工部尚书江渊病逝后,明宪宗感念其功绩,特赐玉石碑运往江津故里。当载碑船队行至猫儿峡时,狂风骤起,巨浪将玉碑卷入江心,“落皇石”由此得名。后人为避讳皇家名号,取“珞(珠玉)”“璜(美玉)”二字雅化地名,这段未载于正史的传说,让这片土地沾染了皇室贵气与文人风雅,成为地名里的温润注脚。
【落魂滩易名:先民与长江的生存博弈】
古时长江流经珞璜的“落魂滩”因水流湍急、暗礁密布,成为商船噩梦。据《江津县志》记载,此滩因舟行至此常令船工落魂丧胆而得名,民间流传“船过落魂滩,十船九胆寒”的说法。清乾隆年间,地方文人取“落”“魂”二字谐音,以“珞(珠玉)”“璜(美玉)”雅化地名,既借祥瑞意象消解险滩凶煞,更在笔画间藏入“化险为夷”的生存祈愿。虽未见史料明确记载礁石高度及触礁船次,但长江在此处的险峻水情,至今仍可从猫儿峡古纤道的深凹痕迹中窥见一斑。
历史遗迹:凝固在山水间的岁月长歌
猫儿峡:巴渝小三峡的千年绝唱
3公里长的猫儿峡被赞为“巴渝小三峡”精华,北岸金剑山如利刃直插云霄,南岸怪石堆叠如万卷天书。清代诗人赵熙“高逾江面知几里,刀截悬崖无寸土”的诗句,将峡谷险峻刻画得入木三分。作为川黔水路咽喉,古纤道上的纤绳凹痕,至今仍在诉说当年船工们喊着号子攀爬的艰辛岁月。
寨子洞:明朝遗落的防御密码
在矿山村隐秘山坳,藏着宽20米、高30米的“石头城堡”寨子洞,2米厚石墙用砂岩砌筑,洞内粮仓、水井等设施一应俱全。洞门“节孝”二字苍劲有力,出土的明清陶器、兵器,无声讲述着崇祯年间村民躲避战乱的历史。经碳十四检测,洞穴加固距今约387年,是巴渝地区少见的古代防御性建筑遗存。
古窑址群:千年窑火里的巴渝记忆
沿珞璜山丘分布的唐宋古窑址群,曾是川东南陶瓷、砖瓦生产中心。出土的青瓷碗、陶瓦当带有独特巴渝纹样,其中一件唐代青釉碗底刻有“江”字,或与工部尚书江渊家族有关。窑址中发现的龙窑遗迹,展现了古代匠人利用山势落差控制窑温的智慧。
古镇老街:明清建筑里的时光标本
踏入珞璜镇核心区,残存的百余米青石板老街仍见清末民初木结构民居零星分布,部分建筑雕花门窗轮廓依稀可辨,临江老房保留着吊脚楼基座,在江雾中透着巴渝建筑古朴韵味。老街深处,竹编匠人沿用祖辈破篾工艺编织背篓筛箕,土陶作坊烧制的坛罐带着长江沿岸粗粝质感,这些散落在老街的手工作坊,虽不及传说中“明清建筑群”的完整规模,却以活态传承的方式,为古镇留存着最后的文化切片。
从险滩小镇到工业巨擘:一场跨越世纪的蜕变
【产业高地崛起:632亿产值的现代版图】
68平方公里的珞璜工业园汇聚近千家企业,玖龙纸业、敏华家居、海亮铜业等行业巨头扎堆布局。亚洲最大的玖龙纸业基地每分钟产出300米瓦楞纸,2023年产值达120亿元;敏华智能工厂的机械臂以0.1毫米精度作业,产品12天即可抵达德国,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632亿元。
【交通枢纽成型:从纤道到国际物流港】
三条铁路交汇、三个国家级深水港鼎立的立体交通网络在此成型:重庆铁路东环线珞璜南站每周28列中欧班列始发,华能港、珞璜港、玖龙港年吞吐量超120万标箱。
值得一提的是,连接大渡口小南海与珞璜的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始建于1958年,1960年竣工启用,作为新中国最早修建的长江铁路大桥之一,曾肩负西南地区70%的物资运输重任,其钢铁桁架上至今留着“多拉快跑”的时代标语,成为工业遗产中的活化石。如今这座老桥虽已停运,却与旁边新建的高铁桥形成“新旧对话”,见证着珞璜从川黔商道到国际枢纽的迭代。
文脉传承:诗与热血交织的永恒乐章
【革命烽火与文化薪火】
革命年代,钟汝梅1940年创办《江津旬报》传播抗日思想,发行量覆盖渝西20余乡镇;伍时英1927年创办“醒民书报社”传阅进步刊物,1941年被捕后狱中写下“铁窗难锁英雄志”的绝笔。评书大师徐勍从这里走向全国,文学家罗学蓬以古镇为背景创作多部小说,让巴渝故事传遍四方。
【新时代的文化续篇】
“重庆诗教名校”珞璜小学的晨读声里,孩子们用平仄韵律接续千年文脉;合解村《大美合解村》村歌斩获全国大奖,将巴渝民谣唱进新时代。2019年,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珞璜小学双双获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称号,其中珞璜小学同期被评为“重庆诗教名校”,江南职业学校此前已获“重庆诗教名校”认证,形成“国字号+市级”诗教品牌矩阵,让千年文脉在诗香中焕发新生。
从明代玉石碑沉江的传说,到如今万吨货轮破浪前行;从绝壁窑洞的防御智慧,到智能工厂的科技之光……珞璜用六百五十余年时光,书写了一部传奇与创新交织的史诗。
来源:清风拂过的痕迹作者:清风,党员,70后,重庆市散文协会、江津区作协会员,新时代文艺青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体育旅游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