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Portal
江津论坛
BBS
今日江津
江津概况
江津人才网
江津房产网
江津二手房
江津相亲网
二手交易
师傅到家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本版
用户
江津在线
»
江津论坛
›
聚焦江津
›
江津概况
›
江津抗战密码:389家酒坊+19座兵工厂的救国交响 ...
返回列表
查看:
3217
|
回复:
0
[人文历史]
江津抗战密码:389家酒坊+19座兵工厂的救国交响
[复制链接]
江小仙
江小仙
当前离线
积分
17972
2553
主题
261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972
发消息
发表于
昨天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1942年腊月,江津德感镇的江面上飘着细雪。57岁的酒坊掌柜李开泰盯着蒸馏塔上凝结的冰晶,终于露出笑容——国民政府经济部推广的“糖蜜发酵法”在他的酒坊试验成功,制糖废料“漏水”化作纯度95%的燃料酒精。这个突破,让194家酒坊在战火中转型为“能源兵工厂”,长江上的千艘货船从此满载“液体黄金”驶向重庆,木桶上“江津的酒缸,泡着中国的未来”的刻痕,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一、酒缸里的生死转身:从高粱酒到“液体黄金”
1939年,“酒精代汽油”的命令让江津389家酒坊面临抉择。李开泰率先响应,带领工人用竹筒当试管、灶台作反应釜,将黏糊糊的“漏水”转化为抗战燃料。1941至1945年,江津累计输出500万吨酒精,占大后方总量的30%,支撑起西南半壁的运输命脉。
隐秘的能源动脉
长江航运档案里,满载酒精的木船披着高粱酒伪装,在日机轰炸中穿梭。1943年冬,船工王顺发的货船在铜锣峡中弹,他扑向倾斜的酒坛,用身体堵住裂缝,直至被江水吞没。江面漂浮的酒精与江水混合,化作他未竟的川江号子,永远回荡在运输线上。
银元堆成的战机
1944年4月,白沙镇献金大会震撼全国。83岁的洗衣妇李王氏砸开陪嫁银镯,14名纺织女工捧出1400元血汗钱,学生们捐出钢笔课本。冯玉祥将军宣布累计募得1600万元(含现金1200万元),这笔巨款化作3架“白沙号”战机,机身上“川人捐躯,共赴国难”的红漆,映照着一座城的赤子之心。
二、石板路上的文明火种:流亡者的长江课堂
同年,3000名山东流亡师生抵达江津,在国立九中开启“防空洞课堂”。数学老师吴大琨在岩壁画坐标系,物理老师王普用竹筒制作望远镜,生物课上解剖死鸽讲解细菌战——知识成为另一种“武器”,课本扉页“中国不会亡”的誓言,比枪炮声更坚定。
大师的陋室与讲台
鹤山坪的土坯房里,陈独秀抱病修改《小学识字教本》,常拄拐到通泰门码头授课:“‘国’字里的‘玉’,要靠刀戈守护。”他临终前将手稿交予学生,扉页“汉字如长江水”的期许,随江风传遍山城。汉藏教理院中,喇嘛们校对《大藏经》汉藏译本,期刊上“共赴国难”的红印,见证着民族文化在战火中的交融共生。
三、德感坝上的军工传奇:19座兵工厂的钢铁脊梁
德感坝的兵工厂厂房内,24兵工厂的工人们在昏暗灯光下打磨枪管。没有精密仪器,他们用体温感知金属热胀冷缩;缺乏钢材,便拆解沉江轮船熔铸船锚。1942年冬,第一台国产齿轮箱试车成功,厂长用江津烧酒祭器,蓝色火焰映红了满是油污的笑脸——这台误差0.01毫米的“土造”齿轮箱,后来成为装甲车的核心部件。
竹筒里的倒计时
50兵工厂的车间里,每组装100枚手榴弹,竹筒敲击声便准时响起。17岁的张顺财在作业本画正字:“第36响,够一个连队用了。”这些带着体温的武器经长江运往衡阳,1944年保卫战中,川军将士用江津造步枪打退日军11次冲锋,枪管红了就浸江冷却,腾起的热气与对岸灯火,是这座城与前线的无声呼应。
四、献金台上的中国:一个家庭的救国血火
白沙镇献金台的对联“地无分南北皆为前线”,是1944年春日的真实写照。李建国攥着两枚铜板放进木盆,看着爷爷捐出老窖图、父亲捐出工鞋、姐姐捐出抄经笔,《松花江上》的歌声混着江风,让每个江津人都明白:救国从无旁观者。
草鞋与药汤的支援
除了银元,聚奎中学女生泡制5000双艾草草鞋,德感郎中采来300担草药熬汤,陶罐上“杀鬼子”的纸条与辣椒画,是川人对子弟兵最朴素的牵挂。李建国在纸条画下蒸馏塔,他相信前线的叔叔们会懂得:家乡的酒缸,永远为胜利燃烧。
结语
如今的江津,酿酒作坊的蒸馏塔仍在咕嘟作响。酒坊师傅指着酒花:“这里面有1944年的月光、1942年的江雪,还有走破的草鞋印。”当年的献金少年李建国,已成为博物馆讲解员,他总说展柜里的银镯、竹筒、作业本不是文物,是祖辈的体温。
江风吹过献金台,号子声、读书声、掌声仿佛穿越时空。江津用酒缸熬煮家国情怀,用兵工厂锻造钢铁脊梁,用课堂守护文明火种。这座“长江要津”告诉世人:当每个普通人都成为灯塔,再汹涌的浪,也挡不住前行的航向。
(数据来源:江津区档案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江津县志》)
来源:清风拂过的痕迹作者:清风,党员,70后,重庆市散文协会、江津区作协会员,新时代文艺青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今日江津
闲聊晒事
体育旅游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