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诈骗手段花样不断翻新,江津区公安局通过创新宣传形式、深化警民协作,在反诈宣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防诈意识和能力,形成了多元化、广覆盖的反诈宣传体系。
▲杜市派出所民警日常开展反诈宣传其中,杜市派出所的反诈之网更是织得愈发细密坚韧——他们深知,守护好群众“钱袋子”,唯有精准与坚持,最终解锁了“2025年至今电诈0发案”新成就。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进圈入群”,防微信变“危”信随着社交圈层化趋势凸显,“进圈入群”成为反诈宣传精准触达目标群体的重要手段。
▲民警和镇政府工作人员通过短信微信进圈入群开展反诈宣传杜市派出所每日收集最新诈骗案例,密切关注“平安江津”反诈推文,通过网格员迅速推送至覆盖辖区95%微信用户的居民群中。面对反诈宣传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杜市派出所偶尔会收到群众“你们天天发,是住在微信上了么”的玩笑和“吐槽”,但是民警辅警从未灰心丧气,反而是真挚回应:“只要您看到,哪怕只是知道我们在反诈,能为您提一分醒,我们做再多都甘心!”这日复一日的信息流,将防骗知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场景,构筑了抵御诈骗的无形屏障,有效提升了宣传覆盖性和实效性。大数据护航,精准识别重点群体由于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宣传方式已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反诈需求。大数据研判技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识别诈骗模式、预测高风险人群和区域,为精准、高效开展反诈宣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杜市派出所正是通过三年数据研判,发现30至55岁女性是刷单诈骗的易受骗群体。派出所梳理出辖区高危女性名单,和网格员共同实现精准上门宣传。近日,52岁的杜市居民李大姐就被诈骗份子“盯上了”。李大姐丈夫在外务工、孩子还在读书,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她自己扛起照顾整个家庭的重任,为了尽可能补贴家用,她下载多个刷单APP,尝到了一点“甜头”,开始尝试小额任务。孰不知,自己正一步一步走入诈骗份子准备的圈套——“刷单”类网络诈骗正是通过前期放出“鱼饵”让鱼儿赚到少许利润以取得信任,然后告知“投入越多、赚的越大”,引诱鱼儿“咬钩”,最终“卷款跑路”。民警在上门宣传时得知此情况,立即同李大姐进行沟通,李大姐却称“不可能,我已经赚到几十块钱了,怎么会是诈骗?!”李大姐始终坚信自己没被诈骗,民警苦劝无果,后转换思路,将其带回所里,给李大姐讲述了发生在江津的多起真实案例,再将诈骗话术层层剖析,最终李大姐幡然醒悟。“不然家里20多万存款就没了!”她后怕之余,满是感激。多维联动,传统、创新齐发力派出所策动政府,联合运营商推送生动反诈短信,让警惕性随信号直达指尖;民警利用“赶场天”摆摊设点,面对面向群众传递防骗贴士;创新开展“案例通报、法治宣讲、社区联动”三位一体模式,联合更多力量加入反诈宣传,立体化织密反诈宣传网络;引导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以科技手段护航群众“钱袋子”……杜市派出所深知,只有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技术与场景相结合,才能使多维联动反诈宣传模式展现最佳成果,让反诈声音渗透至每个角落。 “同心反诈,守护万家灯火——我们多一分努力,您的钱袋就多一分安稳。”这是杜市派出所的信条,也是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生动体现。诈骗陷阱千变万化,反诈之路任重道远。以数据为眼、以网格为脉、以恒心为盾,杜市派出所正用智慧与汗水,竭尽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一方安宁写下最踏实的注脚。
来源:平安江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