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江津作为大后方,一度成为文化与教育的庇护所。正是在此背景下,一群社会贤达与开明人士,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创办了江津私立几江女子中学。其存续虽短,却折射出国家危难之际,教育界人士守护文脉、坚持育人的不屈精神,亦是江津二中历史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时值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抗日战争正处在紧张激烈的阶段,沦陷区的众多文化单位、国家机关及大专院校纷纷迁至陪都重庆的近郊江津县,以继续其业。在此形势下,不少社会贤达与开明人士挺身而出,兴办学校,教育青年,江津私立几江女子中学便应运而生,其校址与当时的江津县立女子中学毗邻。
1949年11月,江津解放,新生的人民政权随之建立,江津人民开启了当家作主的新篇章,并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运动。此时,江津私立几江女子中学因经费无以为继,办学难以为继。于是,学校交由人民政府接收,其在校师生与全部校产、校具一并融入江津县立女子中学,江津私立几江女子中学的办学历史自此结束。
来源:江津第二中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