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委员会联合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共同启动“乡村美好生活推荐官”行动计划,通过分层分类、理论实操结合、梯次递进的培育模式,着力打造一批懂技术、会传播、能带货的乡村青年人才队伍,推动助农帮扶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跨越式转变,为江津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开幕会现场
行动计划以分层分类模式推进
三期培训环环相扣
形成“基础培育—进阶提升—精英孵化”的成长路径
“优中选优”的选拔机制
2025年7月4日,第一期培训在西部食谷产业园A区创新创业中心启动。全区30个镇街的120余名青年参与系统化培训,内容聚焦"合规入门+理论奠基"。上午解读《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广告法》等法规,并讲解短视频账号定位与选题策划;下午深入抖音平台规则、推流逻辑及数据功能,夯实内容安全与专业认知基础。课后通过实践任务与导师跟踪指导,促进理论向实操转化。
第二期培训场景从教室转向乡村一线,7月24日在先锋镇保坪村举行,40名完成第一期培训课后作业的优秀学员在这里开启“实战创作特训”。培训采用“上午学技巧、下午练拍摄”的模式:上午老师手把手教大家怎么拍好视频(比如怎么构图、运镜)、怎么剪视频(比如加字幕、配乐、调颜色),同时实训老师一对一地分析了各个学员的账号,给出专业的调整意见;下午大家分成4个小组,在4位老师的现场指导下,直接到田地里拍视频——有的小组去津地禾农场记录葡萄采摘,有的学员自带农产品现场带货。老师们从怎么拍、怎么说到怎么吸引人看,全程陪着大家制作,确保每个人都能学会用手机把家乡的美展示出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8月13日,在吴滩镇象外婆庄园举办的第三期培训完美收官,20名通过第二期实操考核的核心学员在这里接受了更加深入的短视频运营及直播带货培训。上午老师先带着大家复习了前两期的核心内容,巩固了拍视频、剪视频的实用技巧。随后进入优秀作品分析环节,老师播放了几位学员的代表性视频,从画面拍摄、文案撰写到发布效果逐一点评,每位学员都主动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和遇到的问题,现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特别热烈。下午则专门针对大家在“直播带货”方面的疑问开展一对一指导:从怎么介绍产品、怎么和观众互动,到如何把短视频里的好点子用到直播中,老师都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给出具体建议,帮大家把拍视频的经验顺利用到直播带货上。
▲学员互动
参与培训的学员来自江津区30个镇街,涵盖村党委书记、创业青年、民宿主理人、新媒体从业者等多元群体。其中,既有抖音粉丝1600+的创业先锋甘运汶,也有扎根基层的村干部王刚;既有隐涵食品等本土企业的运营团队,也有重庆工商学校等院校的学生力量。这种跨职业、跨领域的组合,不仅促进了经验共享,更通过“老带新”“企带村”的模式,构建起乡村人才网络,为后续合作与资源整合奠定基础。
不少学员们表示收获满满
“眼前一亮” “培训实战针对性强”
“感谢团委组织活动” “收获满满”
“内容扎实使用”“宣传江津” “助力乡村振兴”
▲几江街道五举村村民委员会两委干部 李凤尼
▲柏林镇沙河村副主任 焦联川
▲塘河镇硐寨村村干部 古国兵
▲花硒谷农业股东 王利
▲中山镇鱼湾村社保员 郑雅楠
▲慈云镇凉河村副主任 王洁
优秀学员作品展示
▲学员李凤尼运营账号“江津五举身边事”视频号累计播放量超一百万,培训期间单期视频播放量超七十万
▲学员廖丽娜第一期课后作业播放量超八万
“乡村美好生活推荐官” 行动计划的推进,是团区委践行“乡村振兴,人才为要”理念的生动实践。不同于传统培训的“一次性输入”,该计划通过闭环设计,既确保学员掌握短视频创作的“硬技能”,更引导他们将镜头对准江津乡村的“软资源”——从李市镇的富硒农产品到四面山的生态风光,从中山古镇的民俗文化到先锋镇的农耕体验,让“江津故事” 借助新媒体传播得更远、更动人。
▲培训群里学员与老师的互动
下一步,团区委将持续深化培育成果,深化“乡村美好生活推荐官”品牌建设,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为学员提供长期技术支持。深化内容创作与乡村价值的融合,鼓励学员以短视频、直播为切口,带动家乡特色产业发展,引导推荐官队伍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产业特色和生态优势,打造具有江津辨识度的新媒体内容IP,让青春力量真正扎根乡土,让江津乡村的“美好生活”既有“流量”更有“留量”。
来源:江津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