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4002|回复: 0

[人文历史] 溯源二中:国立九中(上),德感坝上的教育方舟

[复制链接]

2052

主题

207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82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编者按抗战爆发,山河破碎,大批学校与学子被迫西迁。在今天江津二中所在的这片土地上,一所声名远播的战时中学——国立第九中学应运而生。它如同一艘教育的方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流亡学子提供了庇护。本期,我们将溯源国立九中的诞生,讲述它如何在烽火岁月中扎根江津、发展壮大的故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日寇沿长江西进,安徽告急。至1938年夏,安徽省大片重要地区被日军占领,境内各中学被迫解散,大部分师生不畏艰险,辗转流亡至大西南重镇重庆。为救济这批流亡的安徽籍失学青年,安徽同乡会向教育部呈请设校收容。此议旋即获准,国立安徽第二中学由此设立,并于1938年9月25日任命陈访先为首任校长。

学校筹备工作随即展开,校址最终选定在江津县德感坝的至善图书馆,即今日江津二中所在地。德感坝地处长江北岸,地势平坦,风景秀丽,实为治学佳地。校方派员来津,与地方士绅商借公屋,增建校舍,同时办理招生登记与教职员聘任事宜。学校初设高中、初中、师范、女中四部,共42个班,学生达1600余人,并设立校本部统筹全校行政,另设附属小学一所,作为师范生的实习基地。一切筹备就绪后,学校于1938年12月15日正式开课。1939年2月,奉教育部令,各部改制为分校。

1939年4月,学校再奉教育部令,由国立安徽二中更名为国立第九中学,并开始兼收来自各战区及四川本地的学生。其后,陈访先校长因事辞职,教育部委任邓季宣为新任校长。随着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为便于管理,原初中分校被划为第一、第二初中分校;另从女中分校划出六个初中班,成立第三初中分校,使全校分校总数达到六所。

至1941年,学校再度调整,合并为三所高中分校与三所初中分校,办学规模达38个班,学生增至2000余人。此后数年,校长一职亦有更迭,先后由邵华、苏家祥、胡秉正担任,直至1946年秋学校解散。到1946年春,全校规模已达40个班级,学生总数超过2100人。



来源:江津第二中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