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抗日战争时期,五台山作为中国全民抗战的起步之地,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发祥地,一度曾是边区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在五台山,聂荣臻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充分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建立民主政权,度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光辉岁月。
机动歼敌 转战五台
1938年9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杉山元,根据大本营“中攻武汉,南取广州,北围五台”的作战方针,妄图首先“解决”晋察冀边区的党、政、军首脑机关,然后分区有步骤地围攻、“进剿”。
1938年留影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与“进剿”,聂荣臻代表晋察冀军区和晋察冀区党委进行了战备总动员。边区军民在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和保卫家乡的号召下,深入持续地进行反击敌人围攻的组织动员和有针对性的具体准备。日军发起进攻之前,涞源、五台、曲阳、繁峙、完县等地广大群众,都紧急行动起来拆除城墙,一旦县城被敌人占领,敌人将无坚可守,有利于八路军及游击队袭扰攻击收复。
1938年9月,聂荣臻指挥所部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粉碎了5万多日伪军的25路围攻。图为聂荣臻在前线指挥作战。左起:郭天民、聂荣臻、孙毅、许建国。
在指挥作战中,聂荣臻临危不乱,一方面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请求帮助,一方面沉着地指挥军区部队调整部署,部分部队采用游击战术,与敌周旋,主力部队则跳出合围圈,在敌供应线侧翼打敌运输队及掩护部队,大量破坏道路、桥梁。至11月7日,历时48天的反敌多路围攻的战斗胜利结束,日军“北围五台”的幻梦彻底破灭,最后不得不狼狈逃窜。边区党政军首脑机关在反围攻的炮火中,也安全地转移到平山县蛟潭庄一带。
来源: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