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手机版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Portal
江津论坛
BBS
今日江津
江津概况
江津人才网
江津房产网
江津二手房
江津相亲网
二手交易
师傅到家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本版
用户
江津在线
»
江津论坛
›
聚焦江津
›
江津码头
›
临沂大学“拾遗补忆”实践团专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秘 ...
返回列表
查看:
3380
|
回复:
0
临沂大学“拾遗补忆”实践团专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何民权
[复制链接]
多赢创嘉传媒
多赢创嘉传媒
当前离线
积分
9138
2080
主题
4235
帖子
9138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91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6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91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62 积分
积分
9138
发消息
发表于
前天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重温三线建设 挺膺青春担当||临沂大学“拾遗补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专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何民权
青春逐梦三线建设,鲁渝传承红色基因 。7月31日,临沂大学“拾遗补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在吴建章、郁淑娟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重庆江津区,以“重温三线建设、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跟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兼三线建设遗产与旅游开发部部长、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研究员、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特聘教授何民权副秘书长先后探访了江津2383文创园、重庆明泉三线记忆陈列馆、江津三线文化广场及江津3539文创园,在鲁渝两地的红色精神对话中,践行青春担当,感悟三线精神的时代内涵。
实践团首先参观江津2383文化创意园。何民权副秘书长介绍此处历史背景。他表示,军人亮剑的底气来自于军工铸剑,三线建设是中国的国防、科技和各种工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剂,是西部发展的催化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的“西部大开发”。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言——三线建设是共和国建设史上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对实践团成员提出四点期望:有上进心,能吃苦,会思考,敢拼搏。团队成员备受鼓舞,坚定了探索三线建设历史的信心和决心。
在江津2383文化创意园内,临大师生跟随何民权副秘书长的脚步,参观了重庆明泉三线记忆陈列馆。推开纪念馆大门,时光仿佛在此凝固。斑驳的红砖墙面、留存着骑行痕迹的老旧自行车、墙上“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瞬间将人拉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藏着建设者们的青春与坚守。展厅里,黑白照片记录着动人场景:建设者们背着行囊奔赴山野,在简陋工棚里钻研技术,在生产车间争分夺秒赶进度。“建设者故事墙”上,泛黄的家书、磨旧的工具诉说着奉献:有人告别家人扎根西部,有人带病坚守生产一线。这些无声的印记,让“三线精神”变得可触可感。
参观完江津2383文化创意园和重庆明泉三线记忆陈列馆,何民权副秘书长带领实践团驱车来到了江津三线文化广场。在纪念墙前,何民权副秘书长的讲解让江津三线历史变得鲜活:这里曾是军工企业的聚集地,无数建设者告别家乡,在荒山中建起厂房,为国防事业默默奉献,从机床设备到生产报表,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在江津3539文创园,何民权副秘书长和江津区三线建设研究会会长刘洪、副会长杨勇为师生们深度解读这座百年军需工业遗址的“前世今生”。何民权副秘书长介绍,江津3539文创园的前身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军需工厂,作为重庆市传统风貌保护区,这里镌刻着民族工业的坚韧与担当。抗战时期,它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军需保障基地;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平叛、中印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重大历史时刻,为部队官兵提供了大量的军鞋;和平年代里,工厂坚守“姓军为兵”的使命,始终是国家军队重要的军需生产保障基地,持续为军队提供有力支撑。2018年,江津3539工厂搬迁至德感工业园区后,这片承载着三线建设者热血与汗水的工业遗址完成了惊艳“蝶变”——在保护性开发中,它以江津3539文创园的新身份延续使命,既保留了百年工业遗址肌理,又注入现代文化创意活力,让“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有了新的传承载体。
实践团师生漫步在三线建设遗址中,斑驳墙面上的时代印记、留存的老旧生产设备,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建设者们的奋斗故事。在何民权副秘书长讲解中,那些关于奉献与坚守的细节,让“三线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成为可触可感的力量。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让“拾遗补忆”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真切感受到,三线精神从来不是过去式,而是照亮前路的精神火炬。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把从历史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行动自觉,让三线精神在青春接力中薪火相传,以“挺膺担当”的姿态践行时代使命,在鲁渝协作、红色传承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的答卷。
学生感悟:
徐淋钰:踏上重庆江津的土地,走进江津2383文创园和江津3539文创园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斑驳的墙面、老旧的生产设备、纪念墙上泛黄的照片,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何民权副秘书长说,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第一次“西部大开发”,当听到江津3539工厂在抗战、西藏平叛、边境反击战等历史时刻始终坚守“姓军为兵”的使命时,我深深体会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不是空洞的口号。那些建设者用青春和汗水在西部大地书写的传奇,让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要传承这份担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发光发热。
孙娅:在江津三线建设纪念墙前,何民权副秘书长“军工铸剑才有军人亮剑底气”的话语让我心头一震。参观江津3539文创园时,我仔细打量着那些保留下来的生产车间和机器设备——它们曾在战火中为战士们赶制军鞋,在和平年代为国防默默奉献。当了解到这片百年工业遗址通过保护性开发“蝶变”为文创园,既留住了历史肌理又注入了现代活力时,我突然读懂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内涵。实践团师生边走边听,那些关于建设者们克服艰难险阻、扎根西部的故事,让书本上的“三线建设”变得鲜活可感。这次实践让我明白,青春的意义在于担当,我们要像当年的建设者们一样,敢拼搏、会思考,用奋斗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答卷。
韩力源:作为临沂大学“拾遗补忆”实践团的一员,在鲁渝两地的红色精神对话中,我对三线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何民权副秘书长对我们提出的“有上进心,能吃苦,会思考,敢拼搏”四点期望,像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内心。在江津2383文创园,我看到三线建设如何成为西部发展的“催化剂”;在江津3539文创园,我见证了百年军需工厂从国防保障基地到文化创意园区的华丽转身。那些斑驳墙面上的时代印记,是建设者们用青春镌刻的忠诚;那些“蝶变”背后的坚守,是三线精神穿越时空的延续。这次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三线精神从来不是“过去式”,而是激励我们前行的“进行时”。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接过精神的接力棒,在鲁渝协作、红色传承的征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的担当与使命。
参与人员: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吴建章及临沂大学党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郁淑娟。其团队成员:杭州师范大学学生高建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吴冕、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学生韩力源、临沂大学医学院学生徐淋钰、临沂大学法学院学生姜在霖、临沂大学商学院学生何佳益、临沂大学传媒学院学生孙娅等一行9人参加了江津区三线遗址的走访活动。
编辑|徐淋钰 韩力源
责编|徐淋钰
审核|何民权 吴建章 郁淑娟
临沂大学“拾遗补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2025年8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