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3831|回复: 0

[人文历史] 江津大十字街:岁月深处的烟火与记忆

[复制链接]

2668

主题

273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68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在重庆江津的城市脉络里,大十字街是绕不开的节点。从古时的县城正街,到如今的繁华商圈,它的位置从未偏离老城的中心,砖石间藏着的,是江津人跨越千年的生活记忆与时代回响。
古街溯源:历史深处的起点
江津建县以来,大十字街始终处于老城中心的关键位置,见证了江津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的风雨变迁。民国时期,江津县治所在地称城厢,那时的大十字街,周边是低矮的青瓦竹篾房,狭窄的街道由青石板铺就,人来人往时,木屐踩在石板上的“哒哒”声混着小贩的吆喝,整条街都弥漫着质朴的生活气息。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叫城关镇,1980年后改称几江镇,大十字街作为地标,默默将这些时代更迭的印记,刻在了街角的老墙根上。
1929年是大十字街绕不开的转折点。此前县城还围着城墙,大十字街所在的正街狭窄如扁担,仅容两人并排通行。军阀混战平息后,川军师长张清平驻防江津,主持推动了旧街改造——正街被翻修成可通行黄包车的马路,两边店铺退后5米,改建成“假西式铺面”:有的是砖木搭建的两楼一底,更多则是竹片编就框架、表面糊上石灰以充“洋楼”。
街面铺设了河沙、石灰、石子混合的“三合土”,自行车碾过会留下浅辙,大十字街就此从“挤挤挨挨的老巷口”,成为县城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新地标”。如今老城残留的清平巷、清平幼儿园,仍是这段历史的隐约印记。

5dc84687eefbe74a479777efd80cd9cc.jpg

商业传奇:市井烟火的繁盛
此后的岁月里,大十字街逐渐成了江津的“商业中心”。新中国成立后,街面历经数次修整,从三合土改为砂石水泥,店铺也随之翻新——假西式铺面换成真正的砖木楼房,后来连现代玻璃幕墙的建筑也接连矗立。但无论如何变迁,“江津闹市”的名号始终未变,周边的铺子如同串起的糖葫芦,串联着几代人的日常生活。
国营餐厅是这里绕不开的标志性建筑。1956年刚开业时,在一众老铺子中显得格外亮堂;1966年翻建成两楼一底的砖木楼,玻璃窗擦得光洁照人,在当时算得上“颇为堂皇”。江津名厨罗灿云、杜炳辉曾在此掌勺,原盅当归鸡炖得瓷盅发烫,百合沙参鸭子的药香能飘至街对面,还有江津肉片嚼之脆嫩、芝麻丸子满口香甜——老江津人常说“小时候盼着去国营餐厅,哪怕只喝口汤都觉得值得”。
如今这片区域已改建为商业综合体,旧址虽不复当年模样,但楼体仍能寻见些许砖木结构的旧窗棂,路过时,仍能听见白发老人对孙辈念叨:“当年你爷爷在这儿请我吃的芝麻丸子,甜得粘牙。”
周围的热闹从未间断:果品公司大楼带着些许欧式尖顶,玻璃窗里摆放着南方来的香蕉、本地少见的苹果,大人路过时,总被孩子拽着衣角多望几眼;江津电影院是县城唯一的影院,新片上映时,门口的海报栏前能围上三层人,孩子们攥着几分钱的票根,在人群中穿梭等待开场,银幕后的笑声能漫出影院;群林百货店是街坊们购物的最佳去处,板壁柜台后摆着针头线脑、肥皂胰子,掌柜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一句“要点什么”,透着如同街坊般的暖意。

d85340da40c31a398ca55a4d86e8721f.jpg

文化印记:生活日常的诗意
烟火气息中,也藏着“时髦”的记忆。抗战时期,大十字街出现了一家“南京理发店”,店主是从江苏避战乱而来的宋朝国,据说因想学习南京城里的时髦手艺,才起了这名号。他带来了电烫机、铁转椅,成了江津首家能做“电烫发”的店铺。听说当年达官贵人的太太们专门来这儿,烫完头发还会对着黄铜镜子抿抿口红,连门口路过的姑娘都要悄悄瞄上两眼。
后来虽因得罪当地负责市政的官员而生意清淡,但“南京理发店”的木招牌保留了许多年,如今仍有老人坐在街口茶馆说道:“那会儿能去南京理发店烫头,比现在穿新裙子还要神气。”
节日里的大十字街更像一幅鲜活的画卷。过年时,红灯笼从街口挂到街尾,舞龙的队伍一过来,孩子们就举着糖人儿追逐,糖稀滴在手上也顾不上舔;大人们挤在杂货铺买春联,红纸墨香混着炒瓜子的味道,连风里都满是热闹的气息。这股烟火气,凝聚着好几代江津人的念想。

f2a5b80913d72373d50eb186d70f6511.jpg

时代新篇:老巷里的新故事
现在的大十字街,既保留着老底子,又展现出新模样。重庆百货江津店的橘黄色大楼矗立在街口,半弧形的直升电梯缓缓转动,玻璃门内的热闹景象与当年的群林百货如出一辙——只是商场楼层分类更加细化,商品更加丰富。
旁边的商业步行街更为热闹,上海老凤祥的金饰耀眼夺目,沿街商铺里人头攒动,热闹气儿顺着门面漫到街上;转头走进小巷,又能遇见卖‘江津肉片’的老摊子或小馆子,味道与几十年前国营餐厅几乎一模一样。
更妙的是新旧交融的暖意。老茶馆仍开在街角,竹椅上坐着白发老人,悠然地挥着蒲扇,要么看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老铺子,要么跟邻座闲聊“当年在电影院看《地道战》”的往事……
这条街,就像一位念旧的老人,将千年的故事缝进砖缝,又敞开胸怀迎接新的日子。无论是老辈人来寻觅“国营餐厅的味道”,还是年轻人来拍摄“老街打卡照”,脚踩在这片土地上,都能感受到一丝暖乎乎的念想——这大概就是大十字街的魔力:岁月流逝如此之远,它依然守在这里,将旧时光与新日子,都融进了江津人骨子里的牵挂。

6b92d5bdca5c7ee1dce50f13d9a85010.jpg

来源:清风拂过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