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10341|回复: 0

[名人名企] 江津“摩托村医”施明登 做群众24小时的“120”

[复制链接]

2754

主题

28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210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在江津区支坪镇天堂村及周边20余平方公里的山村里,65岁的乡村医生施明登有个家喻户晓的名号——“摩托村医”。这位身患残疾的老人,立誓守护乡亲健康,扎根山村行医三十一载,曾获2024年度“感动江津十大人物”称号。从徒步跋涉山路二十个春秋,到驾驶摩托奔走十一年、行程十万公里,从艰难学医的“赤脚医生”,到乡亲们信赖的“120”,他以随叫随到的坚守、精湛的医术和厚道的仁心,化身为一盏照亮4000余名父老乡亲健康之路的“明灯”。2025年9月30日,施明登获评2025年度卫生健康系统“最美重庆人”称号。

640?wx_fmt=jpeg.jpg

坚定从医,要做父老乡亲的“120”

施明登1960年出生于江津区支坪镇天堂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生活艰难。“小病拖,大病扛,病危等着见阎王。”在施明登的记忆里,他们家和周围村民差不多都这样。家境贫寒加之乡村缺医少药,他自幼体弱多病,更因先天肩胛骨弯曲未能及时救治,落下终身残疾,身高仅1.4米。
“感谢父母送我读了书。”父母见施明登丧失劳动能力,咬牙坚持供他上学。施明登自己也格外刻苦,完成了高中学业。他坦言:“没有文化,就没有后来的从医经历。”身体的病痛与残疾,让他早早对治病救人产生了浓厚兴趣,更渴望探求自身病痛的根源。
1991年,当地政府组织乡村医生培训。施明登立刻报名,认为这是最适合自己的路子。
然而,从医之路布满荆棘。“喜欢归喜欢,学起来是真难。”毫无医学基础,连一些字母都认不全,他几度想放弃。但每次动摇,一个念头便支撑着他:“我这身体还能干啥?学会了,就能帮乡亲们治小病、防大病,不能再让他们像我一样被耽误!”正是这份朴素的信念,支撑他熬过了3年艰辛的培训。
学成归来,施明登成为天堂村的“赤脚医生”。田埂院落间,从此多了一个佝偻着腰、挎着沉重药箱艰难前行的身影。微薄的诊费(5块、10块)让他看到了自身价值,而病人康复后的笑脸,则让他深刻领悟了医者的责任。“从那时起,我就坚定了做群众身边‘120’的信心。”他如是说。
眼中装着群众,心中怀着信念。行医路上,遇到疑难杂症他从不退缩——请教同行、咨询老师、研读药典,既要弄懂原理,更要掌握技术。“每一个难关就是一场考试,必须通过!”白天奔波问诊,夜晚挑灯苦读。《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银海经纬》《医中经鉴》《解剖学》……20多本中西医典籍,他啃了个遍,有的连书都磨破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后,施明登经过注册和培训,实现了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的转变,以更精湛的医术、更正式的身份继续行医。前前后后31年,施明登凭着这股拼劲儿,始终扎根大山深处,成了周边群众心中随叫随到、守护生命的“120”。
640?wx_fmt=jpeg.jpg

随叫随到,年过半百学会骑摩托
天堂村位于支坪镇的西北部,几面都是山,是全镇相对偏远的村子,因为医术高超、群众口碑好,施明登有时还要到毗邻的先锋镇金紫山和西湖镇大塆村给乡亲们看病,他蹒跚的足迹覆盖了周围20余平方公里。
“那时没有公路,全靠脚走。”天堂村山虽不高,但坡陡谷深,全村1600余户4000余人居住分散,身体的不便让施明登往往一走就是一天,他走得艰难,病人和家属也等得心焦。他反思,“120哪能这样慢!”
在乡村道路建设相对落后的时期,施明登走路行医近20年,磨坏了20多双筒靴。2012年以后,天堂村及周边村社陆续修起了土公路、水泥路。2014年,施明登已经54岁,但想到走路还是太慢,于是他狠下一条心学会了骑摩托车,买了一辆摩托车下乡看病送药。
但因为年纪大,而且身材矮小,身体残疾虚弱,他在学车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骑车也面临诸多挑战。有一天深夜,施明登骑着摩托车出诊,车轮在大塆村砂石路急弯上打滑,连车带人一起从堰沟边滑了出去。
“幸好只是受了点皮外伤,自己包了两三天药就好了……”施明登说,“白天黑夜的在山坡坡上转,蛇虫蚂蚁,狗咬猫抓的,哪里没受点伤,哪里没被吓一回,但一想到病人心焦地等着,我总是希望自己以最快的时间赶到。”
11年风霜,10万公里征程。他骑坏了4辆摩托车,累计行程相当于绕天堂村跑了七八百圈。“摩托村医”的名号,是乡亲们对他最形象的褒奖。
翻开他去年夏天的出诊记录:凌晨5点,骑行7公里为张明贵输液;正午,赶往天堂村4组为钟定平换药;深夜10点,又疾驰至邻村为刘明高老人消炎……密密麻麻的记录,是他顶着酷暑用轮胎在乡间小路上刻下的生命刻度。他不是在病榻前,就是在奔赴病患的路上。
“这两个月,施医生更黑更瘦了。”村干部程敏心疼地说。施明登却淡然回应:“这都没啥,随叫随到,及时救命止痛,才是‘120’的真本事!”
640?wx_fmt=png.jpg

敬业厚道,全心全意守护群众健康
施医生救命!胸口痛得遭不住……”一天中午,烈日炙烤着大地,气温直逼40℃。施明登刚出诊回到村卫生室,正要喝水,就接到一位老人的求助电话。没等对方说完,他撂下水杯回道,“我马上来!”下一秒,施明登又挎上药箱,冲出房门,发动摩托,冲进令人窒息的热浪中。
施明登是江津区支坪镇天堂村村医。像这样的事情,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只要手里没有其他病人,他都随叫随到。
一天晚上8点,施明登刚出诊回家,还没来得及吃晚饭,电话又响了。打电话的是王清友,因为便秘痛得遭不住。
“明天再去吧。”妻子心疼他说。“明天?”施明登一边发动摩托车,一边说,“便秘一天了,我去去就回来。”
王清友79岁,大热天疼得一身是汗。但80多岁的老公见状束手无策,试过开塞露,还是不行。
“大便在褶皱装起了。”施明登检查后,戴起手套,弯下腰说,“我给你抠,行不?”
闷热的深夜,他弯腰埋头,手套、手指与污物近距离接触,恶臭穿透口罩。一个多小时后,老人痛苦解除,施明登却累得全身湿透,饥肠辘辘。面对老人感激递来的百元钞票,他只收了25元:“没用药、没打针,只收点辛苦费。”
在天堂村,大家都知道施明登不但医术好,而且收费也很合理,一般的吃药打针二三十元搞定,输液最高也就六七十元,碰到困难群众就收点药钱,出诊费、摩托车油钱都免了。
“我服务有700多位老人。”施明登告诉笔者,农村老人收入少,儿女负担重,医药费贵了根本负担不起。他说,“碰到的都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我不会乱收多收。”
其实,施明登家并不宽裕。妻子右腿残疾,两人育有一对女儿,老大刚上班,老二还在念大学,同时还有八九十岁的父母要赡养。家庭负担重,收入也不高,一大家子人至今还挤在老旧的房子里。
施明登掌握了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宝贵经验。他知道,乡村医疗工作还有一项重点就是做好健康教育和预防。因此,他十分注重做好“一老一小”的预防保健工作,努力降低他们的医疗开支。
他利用业余时间建起了居民健康档案,随访记录表上,随访时间、随访方式、检查记录、各项指标清清楚楚;门诊日志上,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病名、处方、电话号码等记录得详详细细。除了免费给群众开处方外,还对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检查,对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时走访。
31年的守候,施明登的电话号码成了热线,他和他的摩托、药箱,宛如一盏“明灯”,一直照亮守护着天堂村及周边6000余名群众。
640?wx_fmt=png.jpg
来源:健康江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